典型北方水源地藻类特征及其对自来水厂处理效率的影响研究
【摘要】:
我国的城市水源有30%以上是湖库型水源,对于干旱缺水的北方地区来说其地位更加重要。然而近年来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湖库水体富营养化情况不断加剧、水华频发,对城市供水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对高藻水的净化能力较差,生产成本成倍增加,供水水质却难以保障。由此,研究开发经济有效的除藻技术就成为饮用水处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长春市某自来水厂为对象,在研究水源地——石头口门水库中藻类的种群结构及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水厂多年生产数据,系统分析了藻类对常规工艺自来水厂处理效率的影响。
针对水库高藻期水质特征以及藻类对水厂混凝反应的影响,自主研发制备了新型除藻混凝剂一钙硅复聚氯化铝铁(CSPAFC);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及电动性等方法研究新型混凝剂的品质特征;并通过冬季微污染水及高藻期水库两项实验,对新型混凝剂的除藻混凝性能进行考察,反馈到制备工艺中,确定合适的制备条件;最后在自来水厂对所制备的混凝剂进行了生产应用试验。
在常规工艺优化方面:通过现场实测校核及实验室模拟,对自来水厂絮凝池的工艺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试验;通过实验室模拟混凝试验条件,从优化混凝水力条件角度提出工艺改造方案,并在该自来水厂进行实施;在自来水厂改造期间通过平行处理实验及极限负荷实验检验了所提改造方案的运行效果,得到了自来水厂的一致认可。成果实施后,2008年水厂运行稳定,出水浊度在0.3NTU之下,达到水司的生产考核标准;虽然当年高藻期有所延长,但过滤后藻类总去除率保持在95.9%~96.8%之间。
此外,论文还研究了滤池反冲洗水回用对自来水厂生产所带来的生物因素(包括藻类、细菌及剑水蚤)影响。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水库原水藻类的影响从药剂强化和工艺优化两个方向进行除藻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达到了控制藻类影响,保障供水安全的目标。对于深受藻类影响又无力大规模增加预处理及深度处理系统的现有水厂来说,本研究成果提供了一条具有实用价值的挖掘常规工艺潜力、提高供水安全之路。
|
|
|
|
1 |
张为民;吴洁;王锐;;含磷洗涤剂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对禁磷工作的建议[J];西南给排水;2006年01期 |
2 |
李凤彬;洋河水库富营养化及其渔业利用[J];给水排水;2001年10期 |
3 |
李泽军;从水体叶绿素含量评价于桥水库富营养化程度[J];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1年06期 |
4 |
陈红英,陈宏平;富营养化对饮用水生产的危害及净化方法[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5 |
周志华,徐学良;水体富营养化形成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J];吉林水利;2005年01期 |
6 |
华兆哲,陈坚,王晓蓉;太湖无锡湖区沉积物磷含量及其沉积通量[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7 |
张璐;张绍浩;;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的比较研究[J];水系污染与保护;2005年01期 |
8 |
樊石磊;吕鍳;;水环境数值模型研究进展[J];山西建筑;2008年10期 |
9 |
周世良;;水库富营养化成因分析和对策[J];海峡科学;2008年07期 |
10 |
;湖泊与水库的六大问题[J];给水排水动态;2007年02期 |
11 |
陈文乐;;锦江水库水环境特征及富营养化变化趋势[J];人民珠江;2011年03期 |
12 |
陈竑 ,刘文炜,陈宗永;南湖富营养化主要控制因子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13 |
饶群,芮孝芳;富营养化机理及数学模拟研究进展[J];水文;2001年02期 |
14 |
李畅游,高瑞忠,刘廷玺,任春涛;乌梁素海水质富营养化评价及其年季动态变化特征[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
15 |
左金龙;崔福义;刘智晓;;饮用水中蓝藻毒素污染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年03期 |
16 |
张功强;王开云;任檩;;乌梁素海的环境现状及其污染原因初探[J];内蒙古水利;2008年01期 |
17 |
闫玉华;钟成华;邓春光;;三峡库区库湾富营养化生态修复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08年17期 |
18 |
陈福贵;赵翠霞;王立林;李仕富;孙少江;王来运;;于桥水库富营养化成因分析[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8年05期 |
19 |
郝伟罡;包小庆;魏永富;张生;郭中小;庄健;梁洁5;;黄旗海富营养化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研究[J];人民黄河;2008年12期 |
20 |
吴洪旭;兰驷东;迈志杰;;怀柔水库富营养化防治措施[J];北京水务;2008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