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工程疫苗构建及实验免疫
【摘要】:
本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细菌学、免疫学及基因工程和DNA重组技术等理论和方法,以研制安全有效的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工程疫苗为目的,基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组结构、感染与致病以及免疫反应等特点,甄选具有主要抗原活性的纤黏连结合蛋白A(FnbA)配基结合区基因和凝集因子A(ClfA)及其活性基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PCR获得目的基因,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制备了可溶性的重组蛋白,纯化后进行了小鼠免疫试验;以安全性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为基础,扩增牛白介素18基因(bIL18)作为基因佐剂,构建了系列单独表达或共表达pFnbA、ClfA和bIL18基因的侯选重组核酸疫苗质粒,开展了小鼠免疫试验研究。同时,通过不同疫苗组合、添加佐剂以及免疫-增强(Prime-boost)等策略探讨了联合免疫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运用血清ELISA抗体检测、Th1/Th2类细胞因子含量测定、T细胞增殖实验等方法对免疫小鼠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构建候选疫苗均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其中3种蛋白类疫苗主要以体液免疫为主;5种DNA疫苗二者兼有;添加壳聚糖佐剂组具有更强的免疫诱导作用;以DNA疫苗首免、重组蛋白加强免疫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水平优于单独应用同种疫苗进行的免疫。
上述研究为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原始数据,建立了技术平台,为有效免疫和临床应用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
|
|
|
1 |
赫娜;杨宏军;王长法;何洪彬;杨少华;王立群;;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9年01期 |
2 |
马文戈;李建军;喻昌盛;徐志光;;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TH-16S 733330株荚膜多糖免疫原性研究[J];中国兽药杂志;2006年02期 |
3 |
曹丙蕾;赵宏坤;王长法;高运东;杨少华;杨宏军;仲跻峰;;奶牛乳腺炎主要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J];家畜生态学报;2008年01期 |
4 |
甄宇红;刁云鹏;舒晓宏;张厚利;邓卅;李晓宇;方蕊;陈杰;徐永平;;抗奶牛乳腺炎多价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含量测定[J];中国畜牧兽医;2009年03期 |
5 |
唐后庆;吴广军;;奶牛乳腺炎的防治措施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2010年06期 |
6 |
何高明;刘贤侠;;集约化牛场奶牛乳腺炎发生原因与防治[J];四川畜牧兽医;2006年11期 |
7 |
韩旭东;林宝智;严成禄;李铁拴;;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发小鼠乳腺炎模型的建立[J];中国兽医杂志;2009年07期 |
8 |
;核酸疫苗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及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03年02期 |
9 |
杨宏军;高运东;王长法;杨少华;仲跻峰;赵宏坤;;PCR扩增Nuc基因检测奶牛乳腺炎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J];家畜生态学报;2007年06期 |
10 |
李英俊;藏丽;郭顺元;张乃生;韦旭斌;;奶牛乳腺炎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奶牛;2006年03期 |
11 |
刘庆涛;魏东;李颖;杨正涛;张乃生;;预防奶牛乳腺炎的新策略[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7年06期 |
12 |
周渊;陈弘;王东涛;;核酸疫苗在防治寄生虫病中的应用[J];兽医导刊;2008年01期 |
13 |
赵永旺;苏晓健;李铁拴;王蔚宇;王利刚;;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发小鼠乳腺炎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2008年02期 |
14 |
吕英,郑世民,刘家福;核酸疫苗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及其进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2年01期 |
15 |
苏淑珠;;防治环境性病原菌引起的乳腺炎[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6年01期 |
16 |
常江,高静,王陆一,刘友;包头地区奶牛乳腺炎常见病原菌分离及药敏试验[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17 |
王长忠;呼光富;刘香江;;核酸疫苗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北京水产;2008年04期 |
18 |
李茂祥,高维芳,李庆锁,谢春伏;核酸疫苗[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1999年05期 |
19 |
刘晓文;核酸疫苗研究进展[J];中国禽业导刊;2001年23期 |
20 |
王彦波,周绪霞,许梓荣;疫苗的第三次革命—核酸疫苗[J];饲料研究;200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