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相和后钙钛矿相硅酸铁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摘要】:
下地幔主要由(Mg,Fe)SiO3及少量的FeO,Al2O3组成。下地幔与地核的边界处,即地下2740~2890km(D”层)的范围内呈现出与其它壳层完全不同的地震波现象。这一发现引起了地球物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对硅酸盐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地球动力学及地球进化的问题,因此一直是近些年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第一性原理模拟对钙钛矿和后钙钛矿结构的硅酸铁在高压下的结构、电子性质和弹性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到以下创新性成果:
(1)从理论上确定了硅酸铁的铁磁态和非铁磁态的物态方程,发现后钙钛矿相硅酸铁的铁磁态能量在各个压力下均比钙钛矿相硅酸铁的铁磁态能量要低。这一结果给出了铁原子更容易在后钙钛矿相中稳定存在的原因。
(2)通过对钙钛矿和后钙钛矿结构硅酸铁弹性性质的研究发现,两种结构在下地幔与地核边界处的压力下都呈现出力学稳定性。对波速的模拟结果表明富含铁的后钙钛矿相硅酸盐有可能是造成超低声速的主要原因。
(3)由压力导致的铁的3d电子能带展宽是造成钙钛矿相硅酸铁磁矩塌陷的主要原因。
(4)沿[001]方向、[010]方向上成共价离子键的硅氧层与成金属键的铁原子层之间的弱耦合分别是造成钙钛矿相和后钙钛矿相硅酸铁沿[001]方向和[010]方向更容易压缩的主要原因。
|
|
|
|
1 |
傅念新,卢玲,隋智通;高钛高炉渣中钙钛矿相的析出行为[J];钢铁研究学报;1998年03期 |
2 |
李会莉;热处理温度与含钛高炉渣中钙钛矿相结晶量和晶粒度关系的研究[J];冶金丛刊;2000年04期 |
3 |
李帅;;钙钛矿:下一个颠覆者?[J];能源;2019年10期 |
4 |
郭晓峰;国兆一;翟阿敏;孙土来;田鹤;;介孔PbTiO_3零膨胀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21年05期 |
5 |
徐刚;韩高荣;翁文剑;杜丕一;沈鸽;;两步沉淀法合成钙钛矿相锆钛酸铅粉体及其相形成机制[J];硅酸盐学报;2007年01期 |
6 |
李玉海,娄太平,隋智通;热处理条件对钙钛矿相析出行为的影响[J];金属学报;1999年11期 |
7 |
娄太平,李玉海,马俊伟,夏玉虎,隋智通;等温过程含Ti炉渣中钙钛矿相弥散颗粒长大研究[J];金属学报;1999年08期 |
8 |
许宇庆,张其瑞,陶向明,叶高翔;铁电多层膜的制备和特性[J];真空;1996年06期 |
9 |
王晓莉,姚熹;铌锌酸铅基陶瓷相变的热力学分析[J];硅酸盐学报;1995年03期 |
10 |
胡蒙均;马通祥;高雷章;屈正峰;温良英;胡丽文;邱贵宝;扈玫珑;;电解TiO_2中间相的形成与溢出气体间的关系[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年06期 |
11 |
王歆,庄志强;热处理对无机盐-螯合-凝胶法制备的PMN-PT弛豫铁电膜钙钛矿相形成的作用[J];功能材料;2003年01期 |
12 |
于军,周文利,曹广军,谢基凡;制备PZT薄膜的Sol-Gel工艺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
13 |
任雪潭;刘帅;;熔盐法制备掺钕榍石[J];人工晶体学报;2014年06期 |
14 |
何敏;赵苏串;;钛酸铋钾陶瓷的sol-gel法制备及性能表征[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0年06期 |
15 |
唐剑兰;朱满康;钟涛;侯育冬;汪浩;严辉;;共沉淀法制备铌铁酸铅超细粉体[J];硅酸盐学报;2006年09期 |
16 |
周幼华,顾豪爽,田虎永,邝安祥,陈娴娟,陈沛智;Sol-Gel工艺合成Bi_4Ti_3O_(12)超微粉[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
17 |
付念新;张力;曹洪杨;隋智通;;添加剂对含钛高炉渣中钙钛矿相析出行为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08年04期 |
18 |
田雨霖;PZN-PFN-PFW系陶瓷的介电性质和钙钛矿相的稳定作用[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