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变更期间业绩预告披露行为研究
【摘要】:
传统理论认为信息披露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然而现实市场中却存在信息披露操纵现象。业绩预告作为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的一种,反映了上市公司未来业绩,日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投资者往往据此来评价一个公司的经济发展前景并做出投资决策。而业绩优劣往往是影响公司高管变更的直接因素之一,且高管变更又与高管利益紧密相关,因此高管出于自利动机操纵业绩预告披露的行为更多发生在高管变更期间。特别是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在监管体制、高管行为规范、信息披露质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研究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变更期间业绩预告披露行为更有助于研究高管自利动机。
本文基于有效市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代理理论、自利动机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及印象管理理论,结合我国相关制度背景和业绩预告披露行为现状,分别从信息披露方式、变更高管特征以及公司治理三个角度考察我国不同上市公司在高管变更期间业绩预告披露行为的差异,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披露行为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研究发现,首先,总体来看,与非高管变更期相比.我国上市公司在高管变更期间更可能披露坏消息,且这一结果会受到信息披露方式的影响,表现为与强制披露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相比,自愿披露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在高管变更期间更倾向披露好消息,但上述结论的显著性在采取两种不同方法划分消息属性时有所差异,而采取两种披露方式的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披露行为在披露程度上却较为一致,都更倾向在高管变更期间较大程度地披露好消息。其次,我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披露程度还与离职和继任高管特征相关,高管专职与高管持股的上市公司更倾向在高管离职期间较大程度地披露好消息,高管在控股股东单位兼职的上市公司更倾向在高管继任期间较大程度地披露好消息。此外,我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披露程度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所有权与控制权两权分离程度越高、控股股东性质为民营、股权制衡度越低、未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越倾向在高管变更期间尤其是继任期间较大程度地披露好消息。
本文丰富了有关信息披露,尤其是业绩预告的研究内容,为监管层加强监管、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