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从肯尼迪到卡特时期美国对韩政策研究

马德义  
【摘要】: 20世纪60-70年代东北亚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大国围绕朝鲜半岛的较量。在冷战大背景下,美国苦心经营韩国这个前沿哨所,其对韩政策的制定及多维演变成为该时期美国东北亚政策的缩影。美国对该地区的深刻影响一直存在,时至今日依然如故,产生这种影响的深刻原因可以从20世纪60-70年代的历史中得到很好的诠释。19世纪晚期以来美国对朝鲜半岛兴致索然,但这种局面在20世纪40-50年代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国际环境变化促使美国采取了积极的朝鲜半岛政策,其中之一即表现在对韩政策上。肯尼迪政府对韩国“5·16军事政变”的短时政策波动及其对朴正熙军事政权向文官政府过渡过程中的处心积虑、在日韩邦交正常化谈判过程中的积极斡旋、在促使韩国出兵越南过程中的欲盖弥彰等都显示出美国东北亚政策的复杂性。同时,撤军问题及人权问题不仅扩大了美国对韩政策的内涵而且深深触及了美韩两国国内政治。上述诸情况在相互联系相互矛盾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始终围绕着美国对韩政策的底线——美国国家利益而进行,深刻体现出不对等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在联盟中外交活动的运行模式,并且美国对韩政策中也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矛盾冲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夏明星;肖鹏;;韩国总统李明博[J];文史天地;2008年09期
2 马德义;;卡特政府从韩国撤军政策变化初探[J];世界历史;2011年01期
3 刘复晨;;昔日独裁者朴正熙的女儿想当下任韩国总统[J];环球人物;2007年13期
4 黄定天;马德义;;论韩国出兵越南之动因及在外交上对韩美两国的影响[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5 林青;;汉城奥运会风波引发的血案 韩国858次班机爆炸始末[J];文史参考;2010年24期
6 李御宁;张乃丽;;这就是韩国[J];书摘;2007年10期
7 师政;;命运多舛的韩国总统[J];廉政瞭望;2004年05期
8 金光熙;郝欣;;越南战争与朝鲜半岛南北关系[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剑良;;作客韩国寿石会[J];牡丹;2001年02期
10 吕世豪;;韩国漫游记(续)[J];山西文学;2005年05期
11 孔庆东;;我们学习韩国的什么?[J];意林;2008年15期
12 孔庆东;;我们学习韩国的什么?[J];东西南北;2008年04期
13 冯东兴;;韩国5.16政变与肯尼迪政府的反应[J];史学月刊;2009年07期
14 驰骋;;不管汉城叫“首尔”[J];少年人生;2005年21期
15 崔道伟;;透视韩国“去汉化”现象[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16 王传剑;从历史角度看美国对朝鲜半岛政策的实质[J];文史哲;2004年02期
17 ;“七代御乡”韩国仁川[J];重庆与世界;2007年12期
18 滕洪胜;;浅谈朝韩的语言差异[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19 徐宝康;;韩国人人爱孔子[J];公关世界;2004年09期
20 余东;;李明博,从卖火柴的小男孩到政坛奇人 垃圾堆里走出的韩国总统候选人[J];环球人物;2007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光洙;;训民正音创制前汉字对朝鲜半岛的影响[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2 权赫秀;;最近三十年国内学界有关朝鲜半岛近现代史研究综述[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3 王臻;;一部韩国现代化历程的客观写照——《朴正熙与韩国的现代化》一书评介[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4 崔志鹰;;朝鲜试射导弹后的东北亚局势分析[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5 丁兆胜;;中美日三国围绕朝鲜半岛初次博弈述论[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6 杨玲玲;;改革开放与促进朝鲜半岛和平[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梁志;;1968年: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与美韩信任危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8 林士民;;北洋航路拓展与朝鲜半岛制瓷文化的交流[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C];1992年
9 李清河;So Gu Kin;张元生;;朝鲜半岛中部和南部地壳三维速度结构成像[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吴戈;翟文杰;;朝鲜半岛的历史地震[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德义;从肯尼迪到卡特时期美国对韩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杨绪盟;朝鲜半岛危机与中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盛海燕;冷战后俄罗斯朝鲜半岛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刚;朱子学传入朝鲜半岛研究(1290-1409)[D];暨南大学;2012年
5 宋涛;冷战初期美国中央情报局研究(1947-1961)[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捷;美国在第一次柏林危机中的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宝奇;韩国修宪历史及其政治制度变迁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8 李晶;朝鲜族的认同意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刘洪丰;美国对韩国援助政策研究1948—1968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高鹏;朝鲜半岛分裂的进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光振;二战后朝鲜半岛的分裂及其原因[D];延边大学;2001年
2 鞠歧凤;论杜鲁门政府对韩国政治危机的干涉[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李华;朝鲜半岛地缘战略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4 虞满华;冷战后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发展变化及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5 艾玲;冷战后朝鲜半岛和平进程中的大国因素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6 夏路;朝鲜半岛统一模式略议[D];武汉大学;2004年
7 张韶;朝鲜半岛分裂的历史分析——以其民族内部因素为中心[D];延边大学;2004年
8 刘福江;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及发展趋势[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黄润浩;“6.15”宣言发表后的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及其未来[D];延边大学;2003年
10 朴美兰;冷战时代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对东北亚的影响——半岛的分裂、朝鲜战争、七·四声明对东北亚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敦球;朝鲜半岛有望走出冷战阴影[N];中国经营报;2005年
2 ;韩国称已提交安理会[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柳玉鹏;日首相声称要派兵赴韩救人[N];国防时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徐宝康;朝鲜半岛的亮点[N];人民日报;2000年
5 新华社记者 张锦芳;缓和——朝鲜半岛的主旋律[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6 记者 欧阳亮;朝鲜半岛事态升级 安理会紧急磋商[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7 李浩源;朝鲜半岛又遇“寒流”[N];中国国防报;2008年
8 庄北宁;日首相又道歉,又要归还韩国文物[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本报驻韩国记者 莽九晨;韩国媒体猜测总统“对话”言论[N];人民日报;2010年
10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沈丁立;中国继续作贡献[N];东方早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