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因素疾病,病因复杂,发展过程缓慢。但近年来有研究证据表明,病原体感染可通过触发炎症反应及其诱导的免疫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起到重要作用。其中幽门螺杆菌释放多种致病因子造成器官损伤,特别是其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60, HSP60)作为交叉抗原引发自身免疫反应,这种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可沉积于受损的内皮细胞,进一步激活补体,诱导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产生细胞因子及粘附因子,使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这种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为深入探讨HSP60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本课题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
第一,本课题组前期已开展的调查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且高致病性毒力菌株感染率更高,而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发生的病理基础是斑块的不稳定性,且与免疫炎性反应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表明hsCRP等炎症标志物水平增高与ACS有关,而HSP60含量增高不仅与ACS有关,还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有关。HSP60可能促进炎症反应物质的产生及影响脂质代谢,通过免疫炎症介导损伤血管内皮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第二,至今虽有报道抗HP治疗对冠心病的影响,但多局限于稳定型心绞痛和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方面,故本研究通过对伴Hp感染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根除Hp治疗,观察治疗后近期临床疗效、HSP60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心血管事件再发率情况,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能显著降低HSP60和hsCRP水平,并改善血脂水平,减少凝血系统活性,降低心血管事件,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发挥有益作用。
第三,幽门螺杆菌(H. pylori)释放多种致病因子造成器官损伤,特别是其热休克蛋白60(HSP60)作为交叉抗原可引发自身免疫反应,而抗原调节性T细胞作为抑制性细胞,在免疫耐受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在体外诱导HP-HSP60特异性调节性T细胞,并观察其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结果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可诱导出幽门螺杆菌HSP60抗原特异性调节性CD4+CD25+ Treg细胞,后者在体内能明显抑制小鼠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综上所述,HP-HSP60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不但能影响炎症反应,还诱导细胞免疫反应,是诱发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
|
|
|
|
1 |
惠波,刘凡;血小板一氧化氮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9年04期 |
2 |
赖晓辉;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3年06期 |
3 |
赵瑞平,宋志军,孙凯;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
4 |
杨丽霞,齐峰,李丽俐,郭传明,王先梅,任丽,王燕,石燕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J];中国急救医学;2004年01期 |
5 |
李忠,周绍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PGE_2和CRP水平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4年06期 |
6 |
潘迪光,张伟,伍于斌,潘迪华;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J];华夏医学;2004年02期 |
7 |
李勇,王平,宋执敬,荆媛,宋军;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粘度联合估计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近期预后的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年03期 |
8 |
李元风,刘畅,赵虹,王玫,杨静,肖煜东,董壮丽;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血流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4年11期 |
9 |
王倩;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的临床观察[J];中原医刊;2005年03期 |
10 |
孙涛,张红菊,吴永全;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5年03期 |
11 |
冯庚,郭志红;危重症社区现场急救系列讲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基本概念[J];中国全科医学;2005年17期 |
12 |
白井伸幸
,李俊峡;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J];日本医学介绍;2005年07期 |
13 |
邵长征;李新芳;;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厂矿医学;2006年03期 |
14 |
刘敏;;延长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J];临床医学;2006年10期 |
15 |
潘兴寿;陆克兴;黄照河;蓝景生;袁锡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活化水平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16 |
王小艳;;急性冠脉综合征后6个月死亡和心肌梗死的预测:前瞻性的多国观察性研究(GRACE)[J];中国处方药;2006年11期 |
17 |
潘震华;杨利;王柏颖;王满庆;;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年17期 |
18 |
方哲;金海;周玉杰;李艳芳;李月平;;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进展[J];吉林医学;2007年02期 |
19 |
康海;杨军;方毅民;任法新;;炎性标志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J];安徽医药;2007年06期 |
20 |
高莹;赵凯;;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2007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