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观多级功能化孔材料的合成与性能
【摘要】:
本文致力于介观多级功能化孔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的研究。针对介孔材料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合成和后处理入手,就如何提高其催化及其他性能的活性和增加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第一章中介绍了多孔材料特别是介孔材料以及微介孔材料的研究概况和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中我们利用软模板法,以含硅的、较大尺寸的阳离子季铵盐为模板及唯一硅源,一步合成了兼具微介复合孔的材料SAPO-34-H,并通过各种表征手段对其孔道的性质及酸性进行测试。与传统SAPO-34相比,多级孔SAPO-34-H含有一套5.1 nm左右的介孔,并在引入介孔的同时降低了酸性,这样可以降低分子筛的失活速率,延长其寿命。在第三章中合成了一种含苯胺三聚体的桥键型有机硅氧烷。这种前驱体兼具聚苯胺导电聚合物的电活性及其低聚物的可溶、可操作性。以溶剂挥发法、添加葡萄糖和果糖作为有机添加剂,原位合成了含苯胺齐聚物的电活性有机材料;另外,以溶剂热法与无机硅源共聚,合成了含有电活性基团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两种材料将扩大介孔材料在电学领域的应用。在第四章中通过一个高速、便捷的微波辅助催化氧化法去除了介孔材料SBA-15、MCM-41中的模板剂。并发现该法能在彻底的去除模板剂的同时,不会引起孔道的收缩和坍塌,并能保留较多的孔壁表面的硅羟基,将对介孔孔壁的进一步修饰有较大帮助。使用不同的芬顿试剂在去除不同合成路线的介孔材料模板剂的效率不同,并针对其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本文详细的阐述了上述孔材料的合成及处理的方法和条件,并对其进行了结构特点及孔性质的表征。并仔细研究了相应体系下影响产物结构和性质的因素,为介孔材料在实际应用的方面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
|
|
|
1 |
张文华,施剑林,陈航榕,闫继娜,华子乐,严东生;Ti(IV)在介孔氧化硅MCM-41中的液相移植[J];无机材料学报;2001年01期 |
2 |
阿不都卡德尔·阿不都克尤木;介孔材料的合成、特性和应用前景[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3 |
高波,朱广山,付学奇,辛明红,陈静,王春雷,裘式纶;不同介孔材料固定青霉素酰化酶的稳定性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10期 |
4 |
张爱菊;沈毅;李子成;;固态水玻璃粉末合成硅基介孔材料的研究[J];硅酸盐通报;2006年01期 |
5 |
陶俊超;孙艳;徐建;王虎;陈鑫;戴宁;;介孔TiO_2-ZnO复合薄膜的制备与表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09期 |
6 |
安秋凤;李浩;李歌;;介孔材料的制备与应用进展[J];无机盐工业;2008年11期 |
7 |
侯芹芹;江元汝;;聚噻吩/MCM-41的合成与表征[J];广东化工;2010年03期 |
8 |
田喜强;董艳萍;赵东江;乔秀丽;马松艳;;无机介孔材料的合成研究新进展[J];应用化工;2010年03期 |
9 |
成莉燕;李翠林;;介孔二氧化硅SBA-15负载纳米氧化铜的合成和表征[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
10 |
彭建兵;银董红;喻宁亚;;磺酸基官能化介孔材料的表征及其催化性能[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1年01期 |
11 |
邵金城;许文娟;傅伟;邢蓉;;苯酚在介孔材料上的吸附性能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1年10期 |
12 |
王春凤;周国伟;王熙梁;;聚乙二醇模板剂制备介孔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1年11期 |
13 |
范晓星;于涛;邹志刚;;介孔TiO_2的材料合成及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J];功能材料;2006年01期 |
14 |
孙晓君;刘楠;张密林;刘晓慧;刘慧;;前体浸渍法制备含铜的介孔材料Cu/MSU-s[J];化工进展;2008年06期 |
15 |
李鹏;何文;;模板法制备纳米介孔二氧化锆的研究[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16 |
袁庆华;曹渊;李岩;;介孔微环境对客体发光性能的影响[J];化学通报;2010年01期 |
17 |
胡燚;刘维明;邹彬;唐苏苏;黄和;;介孔材料固定化酶[J];化学进展;2010年08期 |
18 |
刘朋程;张旭东;何文;卜凡晴;刘金华;姜倩;姜久昌;;啤酒废酵母为模板仿生合成介孔SiO_2(英文)[J];硅酸盐学报;2010年12期 |
19 |
周艳玲;冯新星;翟万银;常江;;介孔生物活性玻璃装载和释放抗癌药物表阿霉素的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11年01期 |
20 |
张防,曹洁明;几种非传统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J];精细化工;2003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