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早期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摘要】: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等路易小体疾病(Lewy body diseases,LBD)的病变过程主要涉及三个通路:即以蛋白质错误折叠为主要特征的蛋白质聚集通路;以蛋白酶体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蛋白质分解障碍通路和以线粒体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氧化应激通路;同时,三个通路之间通过相互重叠的支路彼此影响,从而使PD的病理机制研究变的复杂而多样化。本研究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PSI处理PC12细胞,建立了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被抑制的PD细胞模型,采用二维差异凝胶电泳(2D-DIGE)、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肽质量指纹质谱数据在线检索等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了PSI引起的PC12细胞早期的蛋白质组改变,同时应用细胞免疫化学分析和免疫印迹技术对部分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的结果进行了验证。
通过本研究,证明了蛋白酶体抑制剂PSI作用于PC12细胞,可完全符合人类PD的两个最重要的病理特点:诱导细胞凋亡和胞浆内同时出现嗜酸性包含体。建立了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被抑制的PD细胞模型。本研究通过对蛋白酶体抑制剂PSI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早期的蛋白质表达变化进行了研究,鉴定出12种差异表达蛋白。其中,真核翻译起始3ε(eIF3ε)和微管相关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RP/EB family member 1)的表达变化在PD和PD模型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它们在PD的细胞死亡和Lewy体形成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通过对被鉴定蛋白质所能提供的生物学信息进行讨论,在蛋白质水平进一步地分析PSI诱导的PD细胞模型的早期蛋白质变化。同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分析和免疫印迹技术对ERp29蛋白进行分析,对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的蛋白质进行验证。
|
|
|
|
1 |
张俊;牛朝诗;;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动物帕金森病模型的研究进展[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9年02期 |
2 |
曹三勇;徐胜利;陈彪;;蛋白酶体抑制剂对神经细胞的双重作用[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年04期 |
3 |
蔡同建;陈景元;李妍;季爱玲;杜可军;骆文静;;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PC1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
4 |
张振涛;曹学兵;孙圣刚;王岚;徐丽;徐岩;;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重启细胞周期的作用及机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6年03期 |
5 |
张磊;陈秋惠;常明;侯澍;李红杰;朴燕洁;胡林森;;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PC12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年12期 |
6 |
张宇新,周洪霞,杨慧,江小华,曲银娥,徐群渊;蛋白酶体抑制剂ALLN促进α-synuclein转染SH-SY5Y细胞内包涵体形成[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5年07期 |
7 |
张海娜;胡国华;陈秋惠;韩艳秋;张颖;孙亚娟;张医芝;;乳胞素诱导大鼠致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02期 |
8 |
赵杰;曹学兵;孙圣刚;汪跃春;李格;王振炎;;溶酶体和泛素蛋白酶体功能障碍协同加剧PC12细胞内α-synuclein异常聚集[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8年03期 |
9 |
李琳,刘振国,陈生弟,倪培华,陆国强;α-synuclein增加细胞对蛋白酶体抑制剂毒性的易感性[J];上海医学;2005年09期 |
10 |
曹三勇;陈彪;;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帕金森病研究中的进展[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年04期 |
11 |
黄志强;;乙型单胺氧化酶与帕金森病[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1年08期 |
12 |
胡开华;帕金森病妇女经前期的类恶性综合征[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4年05期 |
13 |
周宝玉;总是“侵犯”老年人的帕金森病[J];中国健康月刊;1997年09期 |
14 |
陈卓鹏;帕金森病一家系报告[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9年06期 |
15 |
文诗广,陈伟群,蒋云,夏来晓,许贤豪;帕金森病患者姿势平衡障碍的定量评定[J];现代康复;2000年02期 |
16 |
黄柒金,徐如祥,张世忠,张旺明;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治疗并发症的防治[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2年02期 |
17 |
李冰华,黎锦如,陈玲,潘勇辉,刘焯霖;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分析[J];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2年05期 |
18 |
申露;辅酶Q10能减慢帕金森病的发展[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2年22期 |
19 |
张宇清,李勇杰;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
20 |
苗江永;帕金森病与炎症反应[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