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加压素Ⅱ在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摘要】:
肾间质纤维化是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途径和主要病理学基础,主要病理学变化是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活化,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ECM),沉积于肾间质,导致肾间质纤维化。近年来,尾加压素Ⅱ(UⅡ)在肾脏疾病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受到关注,UⅡ及其受体在肾内广泛分布,且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但UⅡ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未阐明。本研究从体内、体外实验两方面进行一系列研究,旨在揭示UⅡ在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作用的机制。
在整体水平上,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方法诱发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实验结果表明,UUO组大鼠血肌酐、尿肌酐、尿素氮水平增高;HE染色及masson染色证实UUO组大鼠肾间质炎细胞浸润,间质扩张,胶原呈带状明显增生;免疫组化、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UUO组大鼠肾组织UⅡ及其受体GPR14含量明显升高,且与致纤维化因子tTG及TGF-β1呈正相关。
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是纤维化时的主要效应细胞,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NRK-49F)容易培养可传代,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细胞模型。采用MTT法及流式细胞术研究发现UⅡ对NRK-49F的促增殖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UⅡ提高NRK-49F细胞α-SMA的表达,促进其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UⅡ增加ECM的合成及分泌;提高TGF-β1、CTGF、及tTG的mRNA的表达及蛋白水平;RNA干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证实了UⅡ受体GPR14的重要作用,GPR14基因干扰后,UⅡ的促TGF-β1及CTGF合成明显降低。钙通道阻断剂尼莫地平、钙离子鳌合剂EDTA及UⅡ抗体能不同程度的阻断UⅡ的作用。这些研究结果表明,UⅡ具有促进肾脏成纤维细胞增殖、转分化、ECM沉积及分泌致纤维化活性因子的作用,为研究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