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纳米ZnO薄膜的Love模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陈曦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ZnO/SiO_2/Si层状结构Love模式SAW生物传感器的模拟与优化。通过数值求解声表面波器件的数学模型,给出器件各项性能与器件结构的关系,并实现器件整体性能的最优化,为生物传感器的制作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论文内容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利用机电耦合场方程和Navier-Stokes方程来描述各层中的位移函数和电势函数,建立了ZnO/SiO_2/Si层状结构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的理论模型,并给出不同配置和不同条件下的边界条件。 2、讨论了用于微质量探测的ZnO/SiO_2/Si层状结构Love模式SAW器件的模拟与优化。利用边界条件数值求解机电耦合场方程,给出机电耦合系数、质量灵敏度、温度稳定性等参数与器件结构之间的关系。缓冲层SiO_2薄膜的加入使器件的质量负载灵敏度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调整两导层的厚度可以使生物传感器获得最大灵敏度:当SiO_2薄膜和ZnO薄膜厚度分别为012、0.013倍波长时,最大灵敏度可达到1294.43 cm2/g。综合考虑各种性能及各种参数,最后给出器件的整体优化,我们可以在0.04~0.06倍波长范围内选取ZnO薄膜的厚度,并通过计算选取适当厚度的SiO_2薄膜。 3、讨论了用于液体粘度探测的ZnO/SiO_2/Si层状结构Love模式SAW器件的模拟与优化。利用边界条件求解机电耦合场方程和Navier-Stokes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给出器件性能各参数与器件结构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各种性能及各种参数,最后给出器件的整体优化方案。我们可以在0.022~0.053倍波长范围内选取ZnO薄膜厚度,并通过计算选取适当厚度的SiO_2薄膜。 4、研究ZnO/SiO_2/Si双导层结构器件中各层初始应力对器件性能的影响,首次给出缓冲层中初始应力与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各导层中初始应力对器件性能的影响依赖于器件各层内声波功率流密度的分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徐春祥;陈丽媛;朱光平;刘松琴;谷保祥;;基于ZnO纳米线的酪胺酸霉生物传感器研究[J];功能材料信息;2007年05期
2 HaroldH.Weetall,古勤生;生物传感技术开发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J];世界科学;1997年02期
3 ;美国用纳米技术开发出新型生物传感器[J];生命科学仪器;2008年05期
4 庄庆德;生物传感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传感器技术;1987年02期
5 范崇阳;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和应用(续)[J];传感器技术;1995年03期
6 习岗,张振瀛;现代精密测量中的压电生物传感器[J];物理;1995年05期
7 ;行业信息[J];传感器世界;2000年02期
8 杜晓燕,王保珍;医学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与未来[J];传感技术学报;2003年02期
9 施云波,彭忠明,张洪泉,董新平,郭建英;检测神经性毒剂生物传感器的研究[J];传感器技术;2005年05期
10 夏建弘;;未来的传感器材料[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1989年01期
11 张宏绪;;半导体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J];传感器与微系统;1989年01期
12 ;人造鼻子——生物传感器[J];中国乡镇企业信息;1996年09期
13 施清照,程琼;介体型乙醇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J];分析试验室;1997年01期
14 迪丽拜尔;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15 孙康,李仲辉,陈孝康;主客体葡萄糖、乳糖生物传感器的研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1年04期
16 ;上海研制成功新型电化学DNA纳米生物传感器[J];机械;2008年02期
17 ;研究人员为检测酒精饮料中的葡萄糖开发新型的生物传感器[J];今日电子;2008年03期
18 任恕;关于心理传感器开发与研制的看法[J];传感技术学报;1988年01期
19 杨世诚;;神通广大的人造“神探”[J];科学世界;1994年10期
20 王深琪,李世普,闫玉华;测量胆固醇含量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J];传感器技术;199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自萍;;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江浩;顾锋;李春忠;;水含量对溶剂热合成ZnO微结构的影响[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3 沈伟;彭德全;沈晓丹;;先进无机材料表面的金属化—ZnO薄膜技术[A];全国第六届SMT/SMD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沈伟;彭德全;沈晓丹;;先进无机材料表面的金属化——ZnO薄膜技术[A];2001年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靳刚;;倏逝波成像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及应用[A];第七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王齐;周大成;邱建备;;稀土掺杂ZnO材料的发光特性研究进展[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吴尝;朱克荣;周广东;;ZnO纳米晶的拉曼光谱[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张铮;黄运华;李萍;廖庆亮;张跃;;基于ZnO纳米阵列的应力传感器构建及性能测试[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周小芳;;准单晶ZnO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学特性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10 朱瑞;许宏钧;孙杨慧;张敬民;陈莉;徐军;俞大鹏;;原位观察单根ZnO纳米线同质外延生长[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曦;基于纳米ZnO薄膜的Love模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汤琨;ZnO中的杂质行为与p型掺杂[D];南京大学;2011年
3 张晓;ZnO基宽禁带稀磁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洋;过渡元素掺杂ZnO稀磁半导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5 隋瑛锐;共掺杂p型ZnO和富氮Zr-N薄膜的制备、性能及表征[D];吉林大学;2010年
6 陈韬;ZnO薄膜的制备及其晶体管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胡懿;氧氩比和氢离子注入对ZnO薄膜微结构及光学性能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0年
8 李永峰;ZnO薄膜及其光电子器件中的晶格失配与应力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9 杨通;P型ZnO薄膜的制备及其结构、光学和电学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高世勇;ZnO薄膜和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晓玲;磁控溅射法制备ZnO薄膜及光电导探测器的研制[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2 锁雅芹;Na-Mg共掺杂ZnO薄膜的结构及光学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谢炜;ZnO与TiO_2的光催化及其光电转换耦合性能的比较[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吕金鹏;Al~(3+)掺杂抗静电改性ZnO颜料制备及其质子辐照效应[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马金雪;ZnO超长微米线的制备及光学性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孙开通;ZnO超长微米线制备及其在压电应力传感器方面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淑洁;水热法制备六方柱状ZnO微晶的形貌、结构与光催化性能[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陈慧;ZnO薄膜和异质结构的光电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尉静;ZnO薄膜和纳米晶须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何俊刚;ZnO光电导纳米材料及其半导体性质研究[D];广州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美迪;能使肿瘤乖乖现形[N];医药经济报;2002年
2 记者 何永晋;乌生物传感器研究硕果累累[N];科技日报;2003年
3 新欣;新型生物传感器可快速检测病原体[N];医药经济报;2003年
4 汪明;2009年全球生物传感器市场有望突破40亿美元[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记者 耿挺;人工核酸将用于食品新鲜度检测[N];上海科技报;2007年
6 龙云怒;新型电化学DNA纳米生物传感器研制成功[N];医药经济报;2006年
7 吴琼;生物传感器迅速成长[N];中国电子报;2000年
8 朱小平;“人体侦探”——生物传感器[N];医药经济报;2002年
9 白毅 王宇星;我国生物传感器研究获重大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ATP荧光快检:生物传感器的应用不是梦(上)[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