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建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困境及出路

王文晶  
【摘要】: 市民社会是现代工业化社会的典型社会存在形式,当代中国在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必须对社会进行改革,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中国的市民社会。但市民社会带有明显的西方文化血统,因此,要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关键是对西方市民社会本质的把握和对中国历史、现实中影响市民社会建设的因素的认识,即认识到什么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带有普遍性的市民社会的本质性因素,以及中国有哪些特殊性因素在建设市民社会的过程中可以起到作用,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因素。今天的西方市民社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中国在建构市民社会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解决西方文化培植的市民社会与中国现实土壤的适应问题,另一方面要借鉴西方市民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尽量避免市民社会在西方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的问题,这就使中国市民社会的建构难上加难。如何正确地看待市民社会,如何在对市民社会有一个正确把握的前提下清醒的认识到中国目前要建立市民社会需要克服的障碍,并寻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是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崔永和;;论市民社会建设与人的解放的现代统一——兼与乔翔先生商榷[J];唯实;2007年Z1期
2 张康之;张乾友;;新市民社会背景下的国家与社会治理——对基于市民社会的国家理论的考察[J];文史哲;2011年01期
3 李百玲;;马克思晚年的交往主体与交往形态思想[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袁小云;;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当代阐释——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解读[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张一兵;青年马克思的第一次思想转变与《克罗茨纳赫笔记》[J];求是学刊;1999年03期
6 黄立;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05期
7 尼尔·弗格森;;完美的马克思[J];理论参考;2003年02期
8 魏伟;;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阈中的和谐社会构建的路径探讨[J];理论与改革;2007年01期
9 宁乐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中的全球化[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刘智城;姚雨峰;朱春艳;;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演绎[J];法制与社会;2010年19期
11 袁雷;;马克思廉价政府理论及其现实价值[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12 高燕;;阿伦特与马克思“异化”理论互参[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3 李鹏南;;书报检查的三重内在矛盾[J];青年记者;2011年22期
14 武建敏;;马克思法哲学的经济学前提及其超越[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5 李志军;;革命的政治意义与马克思的理论贡献——兼论汉娜·阿伦特的革命观[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6 马积华;马克思提出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时间商榷[J];社会科学;1981年02期
17 黎克明 ,徐超眉;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中唯物史观的萌芽[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18 徐鸿修;农村公社与“亚细亚生产方式”——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农村公社论述的历史考察[J];文史哲;1982年04期
19 黄荫涛;;怎样阅读《学习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理论》[J];前线;1982年03期
20 张奎良;马克思对早期哲学信仰的自我清算[J];求是学刊;198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远朋;;当代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2 时晓丽;;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黄裳裳;;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舒远招;;马克思的创造概念[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黄丽华;;机器——马克思技术哲学研究的起点 读马克思的《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一书[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叶志坚;;马克思文化思想论析[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8 黄裳裳;;人文关怀:马克思文化批评的反思性[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赵准;;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一种新阐释——理想和现实的结合[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胡世祯;;在《资本论》写作过程中的马克思——纪念马克思诞辰190周年[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晶;建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困境及出路[D];吉林大学;2010年
2 彭飞;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3 曹瑞明;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当代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大鹏;社会主义正义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袁媛淑;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发展探讨[D];中南大学;2012年
6 张琳;现代性的信仰困境与信仰塑造[D];复旦大学;2012年
7 俞志;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日明;近代法哲学与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D];复旦大学;2003年
9 赵士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靳方华;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生明;马克思信用理论与我国现代信用体系建设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2 蔡正孙;马克思和老子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维全;马克思经济全球化学说与中国的对外开放[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贾兴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5 霍君辉;马克思和谐思想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6 姚志国;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超越[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王志军;从马克思早期对宗教的批判看哲学的根本变革[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罗伯中;论马克思早年政治哲学[D];湘潭大学;2003年
9 秦怡红;论马克思的社会理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任东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河南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克思关于道德的一个论断[N];学习时报;2004年
2 ;国内高校“马克思研究热”及其提出的问题[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 余斌;新危机时代的一炷“佛香”[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4 朱立元;不应制造“两个马克思”对立的新神话[N];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张小儒;再说“羡慕马克思”[N];光明日报;2004年
6 徐觉哉;马克思之墓[N];社会科学报;2003年
7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宋希仁;政治伦理研究的新作[N];光明日报;2010年
8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梁晓华;踏寻马克思的足迹[N];光明日报;2002年
9 记者 晓华;第四届国际马克思大会在巴黎召开[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肖德安;做终身“学习型”的人[N];中国人事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