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我国财政政策传导机制与动态有效性的计量研究

方雯  
【摘要】: 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形式,财政政策一直是政府对于经济进行直接调控的主要政策方式,也是实现需求管理的主要工具。然而长期以来,在政府实施财政政策能否产生预期政策效果的问题上,不同的经济学派对此表示不同的看法。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灵敏性和稳健性成为当前宏观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围绕着这一问题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仍然是宏观经济学中非常活跃和重要的一个领域。 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拉开由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序幕以来,开始在真正意义上执行具有市场经济特征的财政政策。不可否认,这一系列的财政政策对于我国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居民收入、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近三十年的财政政策实践经验也表明,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转轨国家,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必然会通过财政政策传导机制影响财政政策效应的发挥。 本文以财政政策理论为基础,以我国财政政策实践为出发点,对我国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与动态有效性进行经济计量分析,并以此为我国制定合理有效的财政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的研究主要沿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对西方经济学派的财政政策主张和国内外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政策实践进行了回顾。 二、在IS-LM模型框架下对财政政策效应进行了详细的数理推导和分析。 三、引入“政策中性”命题和“李嘉图等价”命题,在模型框架下分析财政政策无效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利用SVAR模型验证了李嘉图等价命题在我国经济当中并不成立。 四、研究了常用于大型宏观经济模型中的几类财政政策规则的短期动态和长期均衡特性,进一步利用时间一致性理论对我国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影响关系展开实证分析,并据此给出我国财政政策的取向选择建议。 五、研究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通过分析财政政策工具变量与收入分配、货币供给和价格等中介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影响,从而检验我国财政政策作用的传导实效。 六、研究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利用时变参数模型分别估计并计算得到动态的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需求相对于实际产出的弹性系数,从而检验我国财政政策对总产出的“乘数效应”和“紧缩效应”。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巴曙松;刘孝红;牛播坤;;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问题研究[J];福建金融;2006年09期
2 彭文平,刘长庚;从日本财政政策看中国财政政策的积极运用[J];湖南财政与会计;2000年04期
3 佟茹;;金融危机下解决就业问题的财政政策探讨[J];经济师;2010年03期
4 胡宗义;刘亦文;;基于SVAR模型的中国货币与财政政策动态效应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年02期
5 王刚;李丹丹;;浅析宏观审慎监管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关系[J];浙江金融;2011年05期
6 江慧琴;货币政策乎?财政政策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评析及增长建议[J];税务纵横;1998年12期
7 丁骋骋;;论财政政策影响经常账户的三个微观机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11期
8 左彤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简论──兼议财金政策与经济增长[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6年03期
9 柳明;通货紧缩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取向[J];辽宁财专学报;1999年06期
10 吴超;秦亚丽;;后危机时期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06期
11 樊丽明,张斌;减税与发债增支的比较分析──兼论我国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J];涉外税务;2000年03期
12 匡小平,龙军;现代西方学者财政政策效应理论文献综述[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3 张艾莲;刘柏;;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传导机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14 周元元;;宏观政策的微观创新——论县域经济发展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协调[J];金融研究;2006年01期
15 储德银;闫伟;;地方政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变动——以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例[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6 鄢红星;;对我国通货紧缩成因和治理政策取向的经济理论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06年03期
17 刘克自;蒋慧民;;美国营运资产会计政策的分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8 蔡章华;周亮;;新经济形势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实践[J];时代金融;2009年06期
19 李靖娜;罗廷婷;王剑;;应对金融危机的中国财政政策评析[J];企业导报;2009年07期
20 崔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实施问题——金融危机下的财政货币政策配合问题[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培勇;;破冰而出的稳健财政政策——关于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基本取向的分析[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郭兴方;;运用财政政策扩大有效需求[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3 王来斌;;科技创新动力与财政政策战略实施的思考[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林致远;龚敏;;中国财政政策的挑战与抉择[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林斌;洪燕真;戴永务;刘燕娜;林伟明;邱晓兰;余建辉;;规模化养猪场沼气工程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A];福建省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陶红;杨东平;;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公平性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陈其坤;;宏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控制管理策略[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8 杜云;;我国财政政策的路径演化与效率检验——基于30年改革开放的数据和经验[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财政部将尽快出台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的财政政策[A];2009第三届中国民用炉具研讨会暨产品展示会、2009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及技术交流会会刊[C];2009年
10 韩庆华;王晓红;;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的财政政策实证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雯;我国财政政策传导机制与动态有效性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郭伦德;我国经济转轨阶段财政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胡琨;中国财政政策有效性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刘家义;宏观调控与财政政策[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张龙;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配合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10年
6 刘志强;财政政策作用机制和政策风险的动态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庄佳林;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8 胡燕京;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财政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9 孙福国;扩张性财政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王山;国家财政政策与民营企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显财;财政政策与经济稳定发展[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2 张瀚蕾;激发民间资本活力的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3 杜黑;我国近年财政政策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4 张广现;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宏观效果及政策建议[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5 吴知音;财政政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6 毛燕;现阶段我国扶持弱势群体的财政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7 李惠英;西部大开发中少数民族地区财政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陈静;当前形势下,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9 周龙升;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10 杨蕊愿;促进技术创新的财政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焦红霞;财政政策要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N];中国改革报;2004年
2 姜楠;PPI连创新高不容忽视 财政政策大有可为[N];证券日报;2008年
3 记者 邓守亮;求解“紧货币、宽财政”[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王剑锋;财政政策仍有空间 经济走势无需过虑[N];国际商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何鹏;新老问题交织宏观调控 财政政策期待更有作为[N];上海证券报;2007年
6 陈宪;稳健的财政政策不能用“歪”了[N];解放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季晓莉;财政政策:仍将保持刺激内需大方向[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8 宗禾;财政政策直击“非典”[N];中国财经报;2003年
9 记者 赖永峰;江西出台40条财政政策[N];经济日报;2010年
10 林洛;“稳健”财政政策 为货币政策“松绑”[N];财经时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