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摘要】:
冠心病(CHD)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占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总数的50%以上。以往认为男性因具有更多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比率及死亡率均较女性高。近年来,国外流行病学调查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女性患者死亡率较男性患者明显升高。美国在一项近25年的调查报告中指出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女性患者死亡率是非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女性患者的3-7倍;而在男性患者中,比率是2-4倍。回顾近年来的许多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均认为糖尿病已消除了女性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性别优势,相反已成为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相对于男性,其发生心血管疾病并导致死亡的危险系数较男性明显增高。
这种性别差异发生的机制目前并不被完全了解,可能归因于生物学及行为学因素,也可能与病人接受的健康管理质量有关。在许多的相关研究中,通过与男性糖尿病患者的对比,收缩压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总胆固醇升高及C反应蛋白升高等被认为可能是女性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本文以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急、慢性感染及有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通过男性及女性患者在血压、血脂、血糖、体重指数等相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对比,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性别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选取男性患者108例(年龄在53-78岁之间),女性患者112例(年龄在51-77岁之间),分别记录患者年龄、病程、糖尿病家族史,测量患者血压、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测量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测定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研究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女性糖尿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男性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体重指数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增高可能是引起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失去其在心血管疾病方面性别优势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