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

王芃  
【摘要】: 柴达木盆地位于古亚洲构造域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结合部位,是西域板块的组成部分,在前人对柴达木盆地的研究中,地震剖面在分析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变形方面的应用较少。结合前人资料,本文在分析柴达木盆地北缘具有代表性的地震剖面的基础上,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提出了如下认识: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主要形成北西西走向逆断层及其控制的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等断层相关褶皱,这些构造由祁连山山前向盆地内部,形成的时间逐渐变新。柴达木盆地新生代的挤压作用随时间不断向南西方向扩展:古新世-始新世,挤压作用主要发生在柴达木盆地北缘祁连山山前的北东背斜带中;渐新世,挤压作用的前锋开始进入中部背斜带,挤压作用集中区也向南西方向移动;中新世,挤压作用的前锋继续向南西方向移动并接近中部背斜带的南西边界,挤压集中区也进入中部背斜带;上新世-现在,挤压作用的前锋越过中部背斜带的南西边界。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康竹林;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油气勘探前景[J];中国石油勘探;1999年03期
2 尚尔杰;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第三系构造基本样式及石油地质意义[J];现代地质;2001年04期
3 王昌桂,马力协;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气勘探潜力[J];新疆石油地质;2005年04期
4 高长海,查明,吴孔友;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南八仙构造带异常高压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05年04期
5 王昌桂;马立协;王文弟;乔子真;侯安平;高雪峰;任玉芬;;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对比及含油气系统[J];新疆石油地质;2009年04期
6 张守仁,曹代勇,戴俊生,李剑红;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的扭动构造与阿尔金构造体系的关系[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0年03期
7 杨永泰,张宝民,席萍,余辉龙,吴光大,刘东;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展布规律新认识[J];地层学杂志;2001年02期
8 刘志宏,杨建国,万传彪,刘振文,张立国;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中生代盆地性质探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年06期
9 曹运江,陆廷清,牟中海,黄继祥,胡受权;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型式及油气勘探前景[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曹国强,陈世悦,徐凤银,彭德华,袁文芳;柴达木盆地西部中——新生代沉积构造演化[J];中国地质;2005年01期
11 薛光华,杨永泰;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的关系[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年01期
12 刘桂侠,杨永泰,管全俊;从冷科1井下部地层的归属探讨柴达木盆地成盆时间[J];地球学报;2003年02期
13 王根厚,冉书明,李明;柴达木盆地北缘赛什腾-锡铁山左行逆冲断裂及地质意义[J];地质力学学报;2001年03期
14 徐凤银,彭德华,侯恩科;柴达木盆地油气聚集规律及勘探前景[J];石油学报;2003年04期
15 施俊;真允庆;吴金凤;王佩业;周锡明;赵明武;郝红蕾;周怀杰;;柴达木盆地石炭纪油气资源的找藏前景[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8年01期
16 尹成明;田丽艳;任收麦;马寅生;;东昆仑山北缘山前构造带的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意义[J];地质通报;2011年08期
17 许生福;汪元奎;吴元鸿;王毅之;;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晋宁期碰撞型花岗岩地质特征[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S1期
18 刘云田,杨少勇;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砂岩孔隙发育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年03期
19 曾融生;阚荣举;何傳大;;柴达木盆地的低頻地震工作[J];科学通报;1960年10期
20 曾融生;阚荣举;何传大;李彭年;;柴达木盆地低频地震探测结晶基底的工作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196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哲;姬海军;宋宪生;;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地质构造特征与地下水动力条件及砂岩型铀成矿的关系[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册)[C];2009年
2 金之均;张明利;汤良杰;万天丰;李京昌;张兵山;;柴达木盆地中一新生代构造演化[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刘恩宝;;柴达木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A];青海资源环境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4 张德全;;柴达木盆地南北缘成矿地质环境及找矿远景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C];2001年
5 青亥;;西部大开发中柴达木盆地的环境问题[A];海西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发展问题研讨会专刊[C];2002年
6 张业成;胡景江;刘春凤;;柴达木盆地现今地温特征的初步分析[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文集(6)[C];1987年
7 寿建峰;邵文斌;陈子炓;沈安江;;柴达木盆地柴西地区第三系藻灰(云)岩的岩石类型与分布特征[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赵俊猛;张先康;段永红;刘宏兵;裴顺平;;青藏高原北缘基底结构的差异[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吴因业;靳久强;江波;郭彬程;;柴达木盆地柴西区块第三系E_3~1沉积储层特征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谭红兵;;深源流体控制盐卤资源超常富集成矿[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0:青藏高原冰川融水深循环及其地质环境效应[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军虎;柴达木盆地南、北缘南华—泥盆纪构造演化[D];西北大学;2010年
2 陈迎宾;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曾春林;柴北缘西段侏罗系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4 徐波;运用地震属性研究柴达木盆地早新生代断裂特征[D];浙江大学;2013年
5 杨超;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石炭系勘探前景[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6 夏国清;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新生代构造隆升的沉积记录[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7 陈琰;柴达木盆地马北油田变质基岩储层描述[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8 穆剑;柴达木盆地红狮地区第三系层序地层特征和控制因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9 李斌;柴达木盆地贝壳堤剖面有机分子化石与沉积环境[D];兰州大学;2006年
10 吴光大;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生喜;柴达木盆地北缘盆山耦合机制:来自裂变径迹的证据[D];兰州大学;2010年
2 王太元;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纪岩相古地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芃;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杜秀芳;柴达木盆地北缘封盖层综合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5 唐云凤;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新生代砂岩成分分析与构造隆升事件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潘国强;柴北缘断裂系统及控藏机理[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7 张雨航;柴达木盆地蒸散量的估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8 严梅君;柴达木盆地盐湖岩芯痕量锑的分析及其分布行为[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田广庆;青海柴达木地区荒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李陈;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评价与构造体系控源作用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三民;柴达木盆地发现两处巨型地下水源[N];中国石油报;2011年
2 记者 康维海;柴北缘油气勘探研究取得重大成果[N];中国矿业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张永义;柴达木盆地的养猪专家[N];柴达木日报;2011年
4 记者 张三民;柴达木盆地重大科技专项二期启动[N];青海日报;2011年
5 记者王巧然 实习记者黄博阳;柴达木盆地重大科技专项二期启动[N];中国石油报;2011年
6 记者 李军;柴达木盆地水资源调查进展顺利[N];中国化工报;2011年
7 记者 马应珊、禹伟良;柴达木盆地发现大气田[N];人民日报;2001年
8 新华社记者 梁娟 徐鸿伟;柴达木盆地的“情人湖”[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9 本报特派记者 梁鹏;盐湖“捞宝” 柴达木盆地拒绝污染[N];重庆商报;2010年
10 记者 李莎莎;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技术获新突破[N];格尔木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