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临边红外发射温度剖面层析成像反演
【摘要】:
卫星遥感大气温度是数值预报数据获取的主要来源。大气温度反演是大气其它物理状态参数和成分的基础。搭载于欧洲空间局Envisat卫星上的麦克耳逊干涉被动大气探测仪(MIPAS),有高光谱分辨率特性,波段适于大气温度的反演。
卫星大气观测模式有掩星模式(Occulation)、临边模式(Limb)和星下模式(Nadir)。通过Limb观测模式下红外辐射传输方程、最小二乘法拟合的最优化理论对结合实测数据对传统的一维大气进行了温度廓线反演,并将反演的结果和MIPAS L2温度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了较好的一致性。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型RFM模拟MIPAS对不均质二维大气场(参考场),然后加入噪声误差的辐射值(合成测量值)进行了一维大气反演和序贯层析成像逼近法的二维反演,反演结果显示传统的一维反演方法对不均质的大气产生14K的误差,而序贯层析成像逼近法得到的误差值小于2K,而标准差为0.55K,在Limb观测序列的水平距离为155km,视场为3km的情况下,水平分辨率为110-140km,垂直分辨率2.2-3km。空间分辨率的提高是由于序贯层析成像逼近法用了多角度观测和多波段信息。为了说明一维大气温度反演和二维层析成像方法反演的大气温度场差值的原因,进行了不均质二维大气的辐射值对比。不均质的大气可以对辐射值产生高于10倍的噪声,这说明当一维大气用这些波数反演大气温度场时将造成系统误差。
|
|
|
|
1 |
鲁传恒,顾贤明;迭代法井间地震衍射层析成像[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
2 |
逸民;水力学层析成像:含水层试验的一种新方法[J];国土资源情报;2001年12期 |
3 |
郭履灿;印度洋巨震海啸的一种层析成像发震机理的解释[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5年01期 |
4 |
严又生,宜明理,魏新,万文曼;井间地震速度和Q值联合层析成像及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1年01期 |
5 |
赵连锋,朱介寿,严忠琼,刘红桂,许汉刚;岩溶勘察层析成像试验:成像效果分析[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2年04期 |
6 |
黄靓,黄政宇;线性插值射线追踪的改进方法[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
7 |
王妙月,底青云,许琨,王若;磁化强度矢量反演方程及二维模型正反演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3期 |
8 |
朱海龙;;Utah大学层析成像、模拟与偏移研究组简介[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7年01期 |
9 |
张海燕;刘倩玮;范仕轩;吕东辉;;图像合成在超声兰姆波层析成像中的应用[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0 |
张岭;刘劲松;郝天珧;刘建华;胥颐;;渤海湾盆地及其邻域地区地壳与上地幔层析成像[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年11期 |
11 |
许令周;范宜仁;;概率成像在阵列声波测井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10年02期 |
12 |
Philip Carrion
,钟明煊;南极地带资料的层析处理[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94年04期 |
13 |
张景涛,周鹤鸣,滕云田;电磁波层析成像数据采集系统[J];中国地震;1996年01期 |
14 |
孙洪星,李大海;电阻率层析成像及演中若干问题的讨论[J];江苏地质;1996年03期 |
15 |
冯锐,李晓芹,陶裕录,孙次昌,刘晓芹,郝锦绮;电阻率层析成像用于水文地质勘探[J];地震学报;1997年06期 |
16 |
张海燕,吕东辉,袁瀚贝;超声检测中的兰姆波层析成像[J];声学技术;2004年03期 |
17 |
李清林,谢汝一,巩磊如;郑州、安阳市城市活动断层调查中的电法勘探[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4期 |
18 |
李远钦,杜友福;用广义Radon变换对地震反射波资料进行层析成像[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
19 |
樊琦;2.矿山诱发冲击研究中的地学层析成像方法[J];国际地震动态;1995年10期 |
20 |
朱海龙,崔远红;速度分析和层析成像[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3年Z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