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探讨益肾健骨合剂在自体骨修复骨缺损中的干预效应及IGF-1基因表达

刘彦群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益肾健骨合剂”在自体骨修复骨缺损中的干预效应及与IGF-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生长因子的表达关系。 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90只,雌雄不限,体重(2.0±0.5)kg。随机分为实验组、有效对照组和对照组各30只。分别于术后1、2、4、6、8周每组随机处死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取其桡骨原骨缺损植骨处生长组织检测。实验组、有效对照组与对照组均在氯胺酮30mg/kg肌注麻醉后,按无菌操作技术行左侧桡骨中上段截骨,造成15mm骨和骨膜缺损,两端髓腔用骨腊封闭,另取双侧自体髂骨制成2×2×2mm的粒状骨,于骨缺损处植入上述粒状骨。创口严密缝合,不做内、外固定,分笼喂养。术后实验组用含中药复方“益肾健骨合剂”的混合饲料喂养。“益肾健骨合剂”由鹿茸、淫羊藿、杜仲、水蛭、骨碎补、续断、自然铜、土鳖虫组成,是根据《中国药典》“跌打活血散”及东北长白山地区民间促骨愈合秘方组合加减配制而成。有效对照组用含伤科接骨片的饲料喂养。对照组用不含中药的普通饲料喂养。自由活动,术后肌肉注射庆大霉素3天,预防感染。分别在术后1、2、4、6、8周时行兔桡骨X-线检查,并取兔桡骨骨缺损处组织作为标本,进行HE染色、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RT-PCR检测,具体观察和分析“益肾健骨合剂”在自体骨修复骨缺损中的干预效应及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关系。 结果: (1)X线片检查:1周时实验组、有效对照组和对照组修复区均无明显差异变化,可以看到骨缺损处移植的小颗粒状骨影,界限清晰,无新生骨痂形成;2周时实验组及有效对照组开始有少量骨痂形成,骨缺损界限仍清晰,对照组骨吸收明显;4周时实验组及有效对照组均有片状骨痂形成,骨痂形成量较前明显增多。相对于实验组比较,有效对照组片状骨痂较少。而对照组有部分骨痂形成,缺损区骨质稀疏;6周时实验组骨缺损处骨痂生长连续,缺损区示模糊不清,可见大量增生的编织骨。有效对照组出现少量编织骨,但部分区域有骨吸收表现。而对照组骨缺损处虽有轻微模糊改变,但部分骨质出现硬化改变;8周时可见实验组及有效对照组骨缺损处形成大量骨痂,成弥漫性密度增高影,而且实验组骨缺损有部分骨髓腔形成。但对照组第8周时仍未有骨髓腔的再通迹象。对照组骨缺损修复区虽然同样形成骨痂,但是相比实验组、有效对照组而言,骨痂形成量少且生长不均匀。 (2)HE染色:实验组及有效对照组在第1周时移植骨内有部分骨细胞坏死、细胞核浓缩、甚至消失,移植骨内有成纤维细胞增生并伴有炎性细胞生成;2-4周时移植骨内有少量软骨细胞形成,同时实验组伴有大量血管生长,移植骨内细胞明显吸收并有核浓缩碎裂现象。有效对照组伴有较多血管生长,移植骨内有细胞吸收并也出现核浓缩碎裂现象;6-8周时移植骨区的血管数量增多,实验组有明显网状新骨生成,并伴有骨髓腔的形成,有效对照组可见网状新骨生成,并伴有少量骨髓腔的形成;对照组1周时移植区也有大量的炎性反应与实验组无明显变化;但是在2-4周后且伴有少量软骨细胞和血管形成,骨细胞进一步坏死。6-8周时移植骨区松质骨内组织结构继续溶解,受区部位骨组织开始长入。 (3)电镜观察:1周时,实验组、有效对照组和对照组均有部分骨小梁坏死状物,并伴有较多炎性细胞的产生;2周时,实验组可见细胞呈梭形,周围有少量纤维成分,骨细胞核浓缩,染色质凝聚靠边,有效对照组亦可见梭形细胞;对照组未见梭形细胞生成,骨细胞周围可见胶原纤维,核基质致密靠边;4周时,实验组毛细血管数量增多,骨陷窝及骨小梁形成,有效对照组毛细血管数量也增多,但是骨细胞骨陷窝及骨小梁形成相对较少。而对照组毛细血管数量相对较少并伴周围有骨基质形成;6-8周时,实验组可见成骨细胞形成,胞质内粗面内质网数量明显增多。有效对照组可见骨原细胞相对活跃。而对照组骨原细胞数量少,骨基质大量形成,无明显骨小梁形成。 (4)免疫组织化学:1周时对照组、有效对照组和实验组IGF-1染色见骨细胞胞浆呈弥漫性淡染,但各组无明显区别,均呈弱阳性表达;2周时实验组骨原细胞染色加深,IGF-1染色呈阳性表达,有效对照组骨原细胞也可见部分加深,呈弱阳性表达,而对照组仍呈现弥漫性的淡染表达;4周时实验组IGF-1染色呈强阳性表达,伴随骨髓腔的形成,成骨细胞着色较深,软骨细胞也可见浓染。有效对照组IGF-1染色呈阳性表达,伴随骨髓腔的形成,骨细胞着色。而对照组也染色加深但浓度略淡于有效对照组、实验组,呈弱阳性表达;6-8周时各组骨组织细胞的IGF-1染色较前均呈相应程度的减弱表达,对照组呈弱阳性表达,有效对照组呈阳性表达,实验组仍呈强阳性表达。 (5)原位杂交:1周时对照组、有效对照组均与实验组无明显差异,IGF-1探针染色均呈弱阳性表达;2周时实验组IGF-1探针染色呈阳性表达。有效对照组IGF-1探针染色基质着色呈弱阳性表达,可见部分骨组织细胞着色,而对照组IGF-1探针染色着色较有效对照组略少呈弱阳性表达;4周时实验组IGF-1探针染色基质着色呈强阳性表达,有效对照组IGF-1探针染色见骨细胞着色呈阳性表达,而对照组IGF-I探针染色着色呈弱阳性表达;6-8周时各组均可见骨小梁形成,骨组织细胞数也较前增多,但骨组织细胞探针染色着色表达均较前开始减弱。有效对照组IGF-1探针染色呈弱阳性表达,而对照组IGF-1探针染色着色较有效对照组表达减弱。实验组IGF-1探针染色呈阳性表达。 (6) RT-PCR结果:IGF-I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第1-4周呈上升趋势,第6-8周呈下降趋势。实验组与有效对照组IGF-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比对照组高,其中实验组IGF-1在第2-8周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1周最低,表达量为1.302±0.058;在第4周达到最高,表达量为3.914±0.273;有效对照组IGF-1在第2-8周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1周最低,表达量为1.278±0.074;在第4周达到最高,表达量为3.286±0.181。有效对照组IGF-1在1-8周的相对表达量均要低于实验组,其中在第4周的表达量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缺损疗效满意,中药复方“益肾健骨合剂”在自体骨修复骨缺损过程中能够增强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有效加速骨缺损的修复过程,缩短骨缺损修复时间,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科学理论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穆秉桃;李占全;冀林华;崔森;柴克霞;杨发满;;慢性高原病骨髓细胞及上清液IGF-1和IGF-2的表达[J];青海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明磊国;葛宝丰;陈克明;马慧萍;翟远坤;;异补骨脂素对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成骨性分化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年15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峰;程为;曾剑玉;;神经生长因子与明胶海绵复合体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A];第六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蔡友治;黄乐怡;严世贵;;纳米材料结合低频超声修复骨缺损的疗效评价[A];2011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刘平祥;傅伟龙;刘丽;江青艳;;谷胱甘肽对断奶仔猪的生长及血清IGF-1水平、组织IGF-1mRNA表达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力;王伟;崔福斋;;新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康复医学工程与康复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易洪城;张雪鹏;;自体骨髓移植、海螵蛸与玻璃酸钠联合治疗骨缺损的实验研究[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李欣;黄国英;崔艾萍;;组织工程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手术配合[A];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7 武艳平;谢金防;霍俊宏;刘林秀;谢明贵;季华员;储怡士;唐维国;;泰和丝羽乌骨鸡IGF-1基因与体重的关联分析[A];第二届中国黄羽肉鸡行业发展大会会刊[C];2010年
8 王琼;刘武军;喻世刚;秦忠凯;;IGF-1基因在两个新疆地方山羊品种中的多态性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牟淑敏;边德志;阮永威;李志伟;高聆;赵家军;;薯蓣皂苷元对IGF-1诱导的人原代甲状腺细胞增殖的促凋亡作用[A];内分泌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临床与基础[C];2010年
10 王曼;黄鹏;;振动刺激对废用性肌萎缩大鼠肌肉中IGF-1含量的影响[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彦群;探讨益肾健骨合剂在自体骨修复骨缺损中的干预效应及IGF-1基因表达[D];延边大学;2011年
2 张波;联合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颅骨标准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蔡磊;带血管蒂的组织工程骨构建及修复骨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4 董金磊;BMP-2基因转染的MSCs复合nHAC/PLA支架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赵增辉;新型可降解生物活性复合材料聚氨基酸/硫酸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6 肖行远;二甲双胍通过抑制IGF-1轴下调良性前列腺上皮细胞生长活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马雷;bFGF基因修饰的MSCs细胞复合β-磷酸三钙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8 边德志;薯蓣皂苷元对IGF-1诱导的人甲状腺原代细胞增殖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9 宋德禄;眼眶成纤维细胞局部分泌的IGF-1是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致病因素[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10 盘荣贵;同种异基因成骨细胞组织工程骨移植修复兔桡骨骨缺损免疫反应的初步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振雨;唑来膦酸对成骨细胞增殖及IGF-1表达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胡义平;IGF-1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3 孟涛;IGF-1对胱硫醚-β-合成酶和硫化氢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4 田旭东;罗格列酮通过下调IGF-1的表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转移并诱导凋亡[D];山东大学;2010年
5 张颖;IGF-1在糖尿病大鼠角膜创伤愈合过程中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郑艳丽;IGF-1在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扶正化瘀方对肝纤维化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7 袁建龙;骨骼肌特异表达IGF-1基因转基因绵羊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陈培峰;丹星通络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CAM-1、IGF-1表达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9 王琳娜;IGF-1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4年
10 樊海珊;早产儿脐血IGF-1、NO水平和胎盘病理改变与脑损伤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丁丁;文仪;肥胖与癌症密切相关[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吴焕淦 刘慧荣 赵 琛 张 卫 吴学飞 周 爽 施 茵 刘 敏;隔药灸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周轶君;营养学家:严格食素更健康[N];经济参考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