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朝鲜古典小说中的“理想国”研究

金锦美  
【摘要】: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一直孕育着追求完美生活与世界的梦想,这种所谓的理想国思想超越了古今以及地域的限制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了文学题材之中,本文以朝鲜古典小说中三篇代表作品为分析对象,通过结合东西方文化中对理想国概念的一般理解着重分析朝鲜时代不同时期的小说中体现的理想国及其意义。这对于研究朝鲜时代的文人追求理想国的历史背景和作者通过小说体裁构思的理想国形式以及研究理想国意识对历史进步和文学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第一章绪论中叙述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三篇作品的研究成果调查和研究方法,本文以文学社会学方法和现象学方法为主,合理地运用其它文学批评研究方法。 第二章本论部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论述朝鲜古典小说中的理想国的定义,包括概念及类型。之后具体分析《金熬新话》、《洪吉童传》、《许生传》三篇文章中体现的理想国形式,以及这些文章中体现的理想国的不同意义。 第三章结论部分总结全文。 朝鲜古典小说中反映的从追求超越世俗的幻想型和逃离封建社会制度的摆脱型,一直到改革现实社会制度的变革型理想国,体现了不同朝鲜时代的小说作品中理想国的表现形式是经历了不断延续与完善的演变过程的。从中可以探索贯穿朝鲜时代的哲学思想和构建社会制度的过程,可以说小说中体现的这种理想国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问题,还描绘了一个理想国的粗略蓝图。 可见,体现理想国的小说不仅在朝鲜文学史上对小说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还反映了时代的趋势,对实现社会理想目标有重要的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耿予方;;藏族古典小说三探[J];民族文学研究;1992年01期
2 ;读编往来[J];章回小说(下半月);2008年07期
3 萧相恺;;《欢喜冤家》考论[J];明清小说研究;1989年04期
4 缪俊杰;用系统论研究古典小说的可贵尝试——周书文《中国古典小说现代观》序言[J];当代文坛;1992年05期
5 朱一玄;关于拙编古典小说资料书中“编者注”答钟杨同志问[J];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04期
6 刘世南;《红楼梦》奇思异想的文化渊源[J];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01期
7 辛克清,薛海峰;真我的诱惑——古典小说中典型人物的精神分析学解释[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韩玺吾;;古典小说的发展路向及其对当代小说的影响[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朱迪光;;民间信仰、母题与古典小说的叙事[J];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01期
10 陈才训;;中国古典小说悬念设置方式及其心理效应[J];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04期
11 姚正康;;略谈古典小说心理描写的民族特色[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12 王卓华;谈鲁迅杂文中有关古典小说的论述[J];殷都学刊;1991年02期
13 寂静辑;;我国第一个给古典小说标标点的人[J];江淮文史;1993年06期
14 周旋;禁欲与纵欲──中西古典小说英雄模式成因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15 李子燕;略说“遗貌传神”[J];阅读与写作;1995年02期
16 王志民;;山雨楼风 先声夺人——谈古典小说的弄引艺术[J];写作;1999年12期
17 邹铃声;;《芙蓉风》与中国古典小说[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8 朱凯;;象征主义的乡村叙事——评莫言的《生死疲劳》[J];山东文学;2006年06期
19 谢仁敏;梁扬;;《红楼梦》场面描写对前代小说的超越和借鉴[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0 赵亚平;;试论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诗词羼入[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耘华;;古典小说中的物化现象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洪淳生;;方腊宋江异同论[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3 沙博里;李士钊;妙龄;;《水浒》新英译本前言及翻译前后[A];水浒争鸣(第四辑)[C];1985年
4 黄粉保;;论《金瓶梅》转译本的“传真”与“失真”[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乔;;可不可雅俗共赏[A];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选[C];2007年
6 卢明;;也谈水浒主题[A];水浒争鸣(第九辑)——2006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谢慧;;胡适与上海亚东图书馆[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8 全世玉;;浅谈朝鲜时代日朝间的医学交流[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萃[C];2006年
9 韩东洙;崔志英;;从朝鲜时代的宫中礼仪看遮日的功能和特性——以19世纪后宫中宴享为中心[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 下)[C];2007年
10 裴永信;;徐霞客与李万敷比较研究(提要)[A];徐霞客逝世360周年纪念活动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建强;中国古典小说意境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晓岗;新小说的兴起[D];吉林大学;2010年
3 李正寿;谢赫“六法”对朝鲜时代文人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3年
4 吴泽泉;暧昧的现代性追求[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岳辉;朝鲜时代汉语官话教科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沈载权;朝鲜与明清公文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安末淑;杜甫诗和韩国朝鲜时代诗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江志全;王小波“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张乃禹;中韩小说现代化转型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10 余礼凤;雅俗之间:徐訏小说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锦美;朝鲜古典小说中的“理想国”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2 谷文忠;公关类职业学校古典小说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刘福珍;中学语文古典小说的鉴赏与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再喜;论古典小说批评中的史学尺度[D];湘潭大学;2001年
5 韩国颖;论中国古典小说的先验性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梅兰;《史记》与古典小说的创作心态和审美心理[D];兰州大学;2007年
7 姚芳芳;我国古建筑文化对古典小说理论的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8 李惠景;韩国朝鲜时代的民画[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9 程虹;“三言”“二拍”中的媒妁形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0 房威;电视剧《豪杰春香》和古典小说《春香传》的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永海;古典小说之当代接受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2年
2 何英(书评人);重塑中国式小说气质[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3 吴永贵;汪原放:标点校勘古典小说第一人[N];光明日报;2007年
4 莫言 崔立秋;“有不同的声音是好事”[N];文学报;2006年
5 林刚;解读的艺术与艺术的解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6 李云雷;疲劳的“魔幻”[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7 钟扬;陈独秀、胡适与出版家的一次联手[N];文艺报;2000年
8 周立民;太阳出来漫天红[N];文艺报;2007年
9 ;胡仁乌力格尔[N];通辽日报;2006年
10 史舟;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情溢于海[N];民族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