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当代东亚民族主义与国家间关系

赵立新  
【摘要】: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治和社会力量之一,也是近代以来最为成功的政治信条。对民族主义思潮和运动的研究是世界范围内一个广泛而又持久的课题。东亚民族主义渊源于19世纪下半叶的反西方运动,是近代国际体系演变和民族危机共同造就的产物。日本的侵略战争,使东亚民族主义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记忆,这种记忆直至今天仍然是东亚民族和解的障碍和民族主义冲突的直接“诱因”。同时,自朝鲜战争至冷战结束,东亚民族主义的目标诉求中又关联了无法摆脱的“美国因素”。至今为止,东亚民族主义尚未完成自主、统一、强大的历史使命。 20世纪90年代,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局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大国关系重新调整,经济全球化加深了相互依存,南北矛盾激化,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日益突出。世界范围内的“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波及到东亚国家,中韩日民族主义日益兴起。基于“历史情结”和现实的假设,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具有不可否认的“反西方”、“大国主义”以及“防日”、“抗美”等指向。冷战结束后,日本新民族主义逐渐抬头,其核心纲领就是使日本成为“正常国家”。日本新民族主义这一目标不仅在国内有着深厚的认同基础,国际局势的变化也为其提供了空间。当代韩国的民族主义既包含着对民族历史、国家现状的审视和关注,同时也体现了在应对地缘环境挑战时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心理的变化和诉求。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2001年日本小泉内阁执政后推行的一系列强硬外交,造成东亚国家间利益尖锐冲突,引发东亚民族主义思潮强势抬头和相互对立。 东亚民族主义的兴起与世界范围内的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在时间上的契合,究其根源在于特定的地缘政治因素和深层的历史文化因素。就本质而言,当代东亚民族主义冲突仍然是近代以来东亚国家间斗争的延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谋生存、求发展”的所有现实国家利益的内容。民族主义冲突的影响涉及东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诸多层面。民族主义造成东亚国家相互依存与安全困境的两难抉择,民族主义的“反抗”或多或少的指向美国并因此带来东北亚区域政治结构的变动。民族主义是影响国家战略的观念因素,战略理性与民族主义的浮躁给国家对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造成了压力。 尽管东亚经济实现了腾飞,但民族主义的目标仍旧遥远,而民族主义的对峙却成为地区合作的障碍和安全的隐患。美国、欧盟、亚洲其他国家正在警惕的注视着中国和日本的发展方向,人类面临的全球问题也期待着东亚地区主要国家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民族主义已不再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也不再是指导东亚国家发展和进步的政治纲领。从长远来看,东亚民族主义有必要加以“整合”。地区主义是连接民族主义(国家利益)和全球主义(全人类利益)的纽带,借鉴欧盟成功的经验,地区主义理应是东亚国家和解、合作、和谐的起点。以地区主义推动东亚合作,以多边机制保障东亚安全,以“共有理念”培育东亚认同,东亚国家、东方文明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从历史的角度看,民族主义的淡化和消融,最终离不开民族平等、互信基础上的民族文化交流、民族文化认同及整合,尽管这将是一个伴随经济一体化、政治民主化的极其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摆脱“大东亚共荣圈”的梦魇,正视“中国威胁论”和“中国责任论”,充分挖掘东亚智慧的宝库,渐次确立建设“新东亚”的理念,将是东方民族、东方文明改变“从属”地位,掌握生存主动权和实现勃兴的伟大开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鹏;民族主义的发展与世界武装冲突[J];世界民族;1995年01期
2 萧功秦;对西方保守派 “中国威胁论”的批评[J];民主与科学;1997年05期
3 黄凤志;论20世纪的世界民族主义[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汉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陈武能;“五四”运动的民族主义与我国现代的律师事业[J];中国律师;2002年05期
5 王嘉;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J];学海;2004年01期
6 王云飞;20世纪的民族主义与战争及恐怖主义[J];鄂州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严庆;青觉;;从概念厘定到理论运用:西方民族冲突研究述评[J];民族研究;2009年04期
8 敖福军;;对民族国家理论的反思[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33期
9 П·И·戈里亚耶夫;于洪君;;论社会主义社会中民族主义表现的原因(个人层次上的)[J];世界民族;1989年06期
10 约翰·基恩,于向东;民族、民族主义和公民在欧洲[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5年02期
11 史集;;孟加拉国主要政党简介[J];世界知识;1996年06期
12 田文林;从民族主义到原教旨主义[J];世界民族;1998年01期
13 孙振玉;论当代民族主义的现实基础与内容特征[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4 陈顺馨;强暴、战争与民族主义[J];读书;1999年03期
15 ;崔殿超总结苏联教训:允许公开表达个人见解和愿望,民族主义重新抬头就不可避免[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年03期
16 雷莉,刘宁;梁启超的民族主义观[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7 于化民;评《从革命到改革》[J];史学月刊;2001年04期
18 侯保龙;20世纪民族主义与国际秩序的变迁[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9 龚蓉蓉,杨勇兵;论民族主义起源的心理基础[J];绥化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20 慕唯仁;中国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与弱国联盟[J];读书;200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润斌;;民族主义演进与奥林匹克发展[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韩琦;;论克里奥尔民族主义的形成及其局限性[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17届年会暨“纪念拉美独立2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3 包胜利;;2006-2009年国内“世界民族研究”综述[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万鄂湘;;民族主义与国家主权——重读孙中山先生有关“民族主义”的论断新悟[A];孙中山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纪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专辑[C];1999年
5 李广良;;民族、民族主义与开放主义[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方田;;从圆明园兽首拍卖报道看主流媒体的民族主义话语建构[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林家有;;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族主义宣传及其对辛亥革命的影响[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1981年
8 潘亚玲;;中国人对美国的网络民族主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9 郑汕;;印度民族主义的特征及世界性影响[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张正明;张乃华;;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立新;当代东亚民族主义与国家间关系[D];延边大学;2012年
2 金英兰;韩国的社会结构与民族主义[D];上海大学;2012年
3 张三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及当代意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卜建华;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功能与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白基龙;一战后中韩民族主义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夏光辉;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7 张淑娟;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8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9 宋荣超;20世纪初政论报刊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初期建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胡涤非;近代中国政治变迁中的民族主义[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珉;复兴,还是衰亡?[D];外交学院;2002年
2 党军;论冷战后的民族主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金鑫;当代民族主义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刘玉华;论民族主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胡运哲;石原慎太郎与冷战后日本的民族主义[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勇兵;论民族主义起源的社会心理机制[D];苏州大学;2003年
7 孙慧;民族主义与近代德国的统一[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钊;民族主义的传统化表象与现代化实质[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祁云蛟;合谋与冲突[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戴勇;民族主义与新加坡现代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凯 李晶;世界杯中的民族主义[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康慨;少年枪手:该死的民族主义报纸让我向作家开枪[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马立诚;为何不要狭隘的民族主义[N];学习时报;2002年
4 秋风;游走在全球化与商业民族主义之间[N];中国经营报;2004年
5 于福坚;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熊坤新;学术视野下的民族主义[N];中国民族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郑固固 专家 辛旗;民族主义与两岸青年的责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8 明晖;商业文化:不要让民族主义成为一个伪命题[N];国际商报;2007年
9 ;何为民族主义,我们应该怎样爱国?[N];南方周末;2005年
10 于福坚;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主义[N];中国民族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