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金属掺杂ZrO2薄膜及其特性研究

刘智超  
【摘要】:二氧化锆薄膜由于具有较高的硬度、较好的耐磨损耐腐蚀性质、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以及优异的光学特性,使其在记忆材料、微电子材料、强激光应用、光气敏传感器、光学薄膜和国防科技等领域中得到应用.所以制备高质量二氧化锆薄膜以及金属掺杂的二氧化锆薄膜对研究其特性以及改善其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利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在Si(100)和玻璃基底上分别制备了Zr02薄膜,并通过控制实验参数获得了不同基底上在(111)方向择优取向的单斜结构Zr02薄膜的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在最佳制备条件下Si基底上制备的Zr02薄膜进行800℃,900℃和1000℃退火处理.通过XRD和Raman分析,薄膜经过退火处理后结晶性增强,薄膜晶粒变得大而均匀.用分光光度计测试薄膜的反射率和透射率,氧气含量的增加和工作压强的增高有利于薄膜透射率的提高,退火处理后的薄膜相比未经退火处理的薄膜的反射率均下降. 之后,利用直流和射频共溅射的方法在Si(100)基底和玻璃基底上分别制备金属A1和Cu掺杂的Zr02薄膜.通过XRD分析,金属A1和Cu的掺杂使薄膜的衍射峰强度有所下降.SEM图像显示A1和Cu的掺杂使Si基底上的薄膜晶粒变大,使玻璃基底上的薄膜结构更加致密,粗糙度下降.分光光度计分析,A1掺杂使薄膜反射率有下降趋势,而适量Cu的掺杂可以提高薄膜反射率.Al的掺杂使透射率有所增大,而Cu的掺杂使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射率下降,但在900-1300nm范围内Cu的掺杂使薄膜透射率优于未掺杂的薄膜.通过计算薄膜的带隙,发现A1的掺杂使薄膜带隙变大,由4.74eV增加到4.97eV,而Cu的掺杂使薄膜带隙变小,由4.74eV减小到4.59eV.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江月松,李翠玲,卢维强;一种简易的薄膜光学特性测量装置[J];光学技术;2002年01期
2 蔡刚刚;;基于椭偏法的薄膜光学特性的测量——消光法在椭偏法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08年11期
3 吴素勇;龙兴武;杨开勇;;一种最小化薄膜光学参数表征偏差的椭偏测量系统误差处理技术[J];光学学报;2012年06期
4 吴南展;;激光技术在测量薄膜光学参数中的应用[J];光电子.激光;1984年03期
5 ;薄膜光学性质的测定[J];激光与红外;1977年02期
6 杨延菊;;薄膜光学 五、阻尼层理论[J];光学仪器;1980年03期
7 ;薄膜光学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4年02期
8 ;薄膜光学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6年04期
9 ;薄膜光学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6年03期
10 彭存桂 ,周善东;用矩阵法研究薄膜光学的干涉问题[J];玉林师专学报;1996年03期
11 ;薄膜光学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7年01期
12 ;薄膜光学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7年04期
13 ;薄膜光学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7年06期
14 ;薄膜光学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7年03期
15 ;薄膜光学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7年05期
16 ;薄膜光学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8年05期
17 ;薄膜光学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8年02期
18 ;薄膜光学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8年03期
19 ;薄膜光学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8年04期
20 ;薄膜光学 薄膜材料与器件[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孜;肖琦;姚德武;;薄膜光学监控信号的数字信号处理[A];2004年光学仪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为权;;双轴晶体薄膜光学隧道效应[A];'99十一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何文彦;程鑫彬;马彬;丁涛;叶晓雯;张锦龙;张艳云;焦宏飞;;界面连续性对薄膜节瘤损伤特性的影响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4 胡小锋;薛亦渝;郭爱云;;离子辅助蒸发TixOy制备氧化钛薄膜及特性[A];2005'全国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王贺权;沈辉;巴德纯;汪保卫;闻立时;;温度对直流反应磁控溅射制备TiO2薄膜的光学性质的影响[A];2005'全国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陈凯;崔明启;郑雷;赵屹东;;遗传算法在软X射线薄膜反射率多参数拟合中的应用[A];第13届全国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尚林;赵君芙;张华;梁建;许并社;;不同掺杂元素对GaN薄膜影响的研究进展[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彭晓峰;宋力昕;乐军;胡行方;;硅碳氮薄膜的纳米硬度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张海芳;杜丕一;翁文剑;韩高荣;;Fe~(3+)离子敏感Ge-Sb-Se-Fe(Ni)系薄膜的掺杂性能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魏启珂;肖波;叶龙强;江波;;Sol-Gel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功能性薄膜[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5分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银桥;硅碳氮薄膜的结构及光学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居勇峰;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微结构及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姜春竹;磁控共溅射制备无氢碳化锗薄膜的结构和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刘立华;硼碳氮薄膜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杨伟锋;铝掺杂氧化锌透明薄膜之制备及其在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之应用[D];厦门大学;2008年
6 张鹏;空间薄膜反射镜成形控制及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7 张学宇;氢化纳米晶硅薄膜的制备及生长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程莉莉;锡硫化合物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黄章立;低温相变氧化钒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邝许平;射频磁控反应溅射低温制备高C轴择优取向的氮化铝薄膜[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国栋;真空磁过滤电弧离子镀制备氧化钛薄膜及其血液相容性[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蔡洪涛;钛酸铋基赝钙钛矿结构薄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3 王晓姹;非晶态碳氮薄膜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质[D];天津大学;2005年
4 张增院;氧化银薄膜的制备和相关性质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李鹏;择优取向钛酸锶钡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万勇;纳米Ti:WO_3薄膜的制备及光学气敏性能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余厉阳;稀土系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郑明志;氮化铝掺铁薄膜的制备及彩色太阳能选择性吸收薄膜的设计[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施祥蕾;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氟掺杂氧化锡薄膜及其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10 陈璞;磁控溅射制备压电氮化铝薄膜及声表面波滤波器研究[D];西华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刘其丕 李晓飞;天津薄膜光学重点实验室成立[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