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本研究在健康中国行动的背景下,基于保护动机理论实施干预,比较糖尿病前期人群代谢指标及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前后变化,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开展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本研究采用类实验性研究。严格按照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9月,在吉林省某地区一所二甲医院内分泌门诊服用二甲双胍药物的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教育)、试验组(常规护理+保护动机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第3个月、干预6个月收集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观察两组疾病知识、保护动机水平、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相关代谢指标的变化。数据资料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的同质性检验本研究纳入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53.34±9.01岁,女性(50%)与男性人数相等(50%);汉族(73.1%)多于少数民族(26.9%);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中城乡居民医保人数最多为31人,占比最高48.4%;人均月收入中≤3000元人数最多24人,占比最高为37.5%;文化程度水平偏高,大专及以上的人数为27人。疾病相关资料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为24人,占37.5%,有高血脂病史的人为30人,占46.9%,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数为24人,占37.5%。(2)干预前后疾病知识的比较本研究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处于中等水平,干预前两组得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疾病知识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3)干预前后健康行为比较本研究干预前两组在保护动机各维度、治疗依从性各维度得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严重性、易感性、反应效能和自我效能维度的试验组得分随干预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内部奖励、外部奖励和反应代价的试验组得分随干预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饮食、运动依从性干预后,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服药依从性对照组得分高于试验组,差异有意义(P0.05)。(5)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的比较本研究干预前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118.05±14.03)分。各维度得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6)干预前后生理、生化代谢指标的比较本研究干预前两组生理生化代谢指标没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在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两个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方面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1)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能够提高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疾病知识水平。(2)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能够改善糖尿病前期人群的保护动机水平、治疗依从性可以促进糖尿病前期人群采取健康行为。(3)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在改善糖尿病前期人群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效果明显。(4)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能够促进糖尿病前期人群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