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对话——老庄和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
【摘要】:
德国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毕生都以存在问题作为他的哲学研究主题,在他的哲学中渗透着对传统哲学的背叛和超越,他给存在赋予了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的全新含义。尤其是他把存在放在一种无限可能性的层次上而引发的对“无”的思考显示了他独特的一个哲学视角,传统对象型符合式的哲学方法在存在面前便失去了逻辑效力,面向事实本身的现象学方法因之进入了他的基本本体论。在后期,海德格尔极力避免他前期哲学中出现的浓厚的主观主义色彩,力图直接进入存在,这样他便对作为存在之家的语言作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通过思和诗,在一种诗一样的语言中方可聆听到在的声音。无独有偶,中国的老子、庄子在以“道”为中心的哲学研究中也和海德格尔取得了某些深刻的共通观点。他们亦在一种“有”、“无”的视角中赋予了“道”以丰富的含义,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他们认为依靠直观的方法才可认识和体悟得到“道”,而且不论老子还是庄子,他们的作品都文字简略、辞义精蕴、音韵铿锵、富含节奏感,处处洋溢着一种诗的灵性和魅力,这些都和海德格尔的一些思想有惊人的相似性。笔者在论述他们这些基本的思想和观点之际,同时也进行了深入的哲学分析,以寻找隐藏在他们理论深处的思想意蕴,探究造成他们这些相似观点的深层哲学基础,并希望以此为契机,努力地探寻和拓展更多的中西哲学交流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