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兹后结构主义视角下小说《逃离》的分析
【摘要】:艾丽丝·门罗被誉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又是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篇论文通过德勒兹的后结构主义理论来分析门罗的代表作《逃离》。论文首先用德勒兹后结构主义理论中的“块茎”概念来分析小说《逃离》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包括女主角卡拉三次逃离的原因、塞尔维亚对卡拉的难以言说的感情以及小说中弗洛拉这只羊谜一样的结局。作者认为,德勒兹的“块茎”概念为解读《逃离》、探讨故事中事件及人物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提供了有力工具。作者发现,要十分明晰的解释出逃离原因、塞尔维亚的感情、弗洛拉的结局是不可能的,他们都是由多种多样的因素互相作用,甚至有时是解释不清楚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这一事实,而非尝试去阐释。此外,论文还用德勒兹的后结构主义理论中的“领域”概念以及从欲望观的角度来分析卡拉逃离背后的意义。笔者认为,卡拉的逃离是种“解辖域”运动而且并不是一般意义上所认为的失败,相反,多次的逃离恰恰体现出了卡拉追求更好的生活的强大欲望或生命力。而且卡拉所选择的生活是由她自己决定的,并没由为某种主义、观念所左右。作者认为能够自主地抉择自己的生活才是自我尊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