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差分法计算双原子分子~7Li_2的振动和振动—转动能量本征值和Frank-Condon因子
【摘要】:本文研究了有限差分法应用于双原子分子振动和振动-转动能级以及Frank-Condon因子的量子力学计算的方法。我们采用了Morse势为模型势,用有限差分法计算出了双原子分子~7Li_2的纯振动和振动-转动能量本征值和波函数以及Frank-Condon因子。
在此基础上,对HF分子的振动能级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且通过拟合得到了HF分子的光谱项,我们还选取了不同的势函数计算了一些双原子分子的离解能同时与其它近似方法以及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结果表明将有限差分法应用于双原子分子振动和振动-转动能级的量子力学计算是方便可行的,计算结果令人满意,表明有限差分法是非常有效的,并且具有优越性。
|
|
|
|
1 |
衣汉威,石爱民,母英魁,丁培柱;双原子分子振动-转动能量本征值的差分法计算[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8年S1期 |
2 |
于书敏;;弱驱动Jaynes-Cummings模型的本征值[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年16期 |
3 |
李茂泉;;量子体系扰动的能量本征值估计[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8期 |
4 |
许跟起,阳名珠,王胜华;一般非均匀凸介质迁移算子本征值的分布[J];应用数学学报;1997年03期 |
5 |
吴阔华,范丽君;边界条件与占优本征值[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
6 |
武宇;边界形状的变化对偏微分方程本征值的影响[J];物理学报;1963年08期 |
7 |
杜金峰,贺仁辅,刘汉刚;深次临界装置α本征值计算方法比较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4年03期 |
8 |
伊炜伟;田东风;;次临界系统α本征值计算[J];核科学与工程;2007年04期 |
9 |
杜金峰;中子输运方程中的α本征值计算[J];计算物理;2003年06期 |
10 |
卞莉山,李景冬;一类线性算子的本征值的一个特性[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
11 |
王典成;;H_(10)与H_(11)+E_(11)模耦合器的本征值表示法[J];现代雷达;1991年03期 |
12 |
陈文利;冯晶晶;樊亚云;;利用形状不变性求解改进的五参数指数型势场的能量本征值[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01期 |
13 |
王在华;;求时滞系统最大实部本征值的一种数值算法[J];应用泛函分析学报;2017年01期 |
14 |
杨一都;半简单本征值有限元外推[J];系统科学与数学;1991年03期 |
15 |
吴立人;阻尼振动系统重本征值的本征向量问题[J];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
16 |
胡海昌;参数小变化对本征值的影响[J];力学与实践;1981年02期 |
17 |
余桥伟,吴双;运用形状不变技术计算量子系统的能量本征值[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18 |
刘秉兰;杂环芳烃选择本征值和本征多项式的快速计算法[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
19 |
李泽光;李天涯;王侃;余纲林;;反应堆α本征值蒙特卡罗计算方法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1年05期 |
20 |
邱有恒;邓力;;次临界α本征值计算中的时间选取方法[J];核科学与工程;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