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非致命激光武器大气传输技术研究

韩俊峰  
【摘要】: 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群的飞速发展,催生和促进了一大批在工作原理、破坏机理和作战方式上与传统武器有着显著区别,并可大幅度提高作战效能与效费比或形成新军事能力的高新技术武器群体,即新概念武器。新概念武器中的非致命激光武器不会直接产生致命性人员死亡、装备毁灭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是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软杀伤、软破坏”,通过打击人的易损部位和破坏装备而达到迫使敌方就范或阻止其行动的目的,同时又将人员的死亡及装备设施的破坏降到最低限度的手段。 本文详细分析了激光在大气中的传输特性,并根据这些特性分析并推导出激光在不同天气情况下传输时的衰减规律,提高激光传输质量的方法,进而提高激光武器系统的战斗效能。 本文还论述了激光非致命损伤的评判标准,阐述了激光对人眼暂时性致盲效果评判依据和激光对光电探测器损伤。 为保证发射的激光功率与功率密度在不同天气条件和距离时对人眼能产生暂时性致盲的效果,进行了大量激光传输的野外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与处理,通过数学建模把不同天气条件下大气对激光光束的衰减理论与实验测量数据相结合,使激光在不同距离、不同大气条件下的功率输出控制在一个可控的变化范围内。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克武;;激光武器发展近况[J];激光技术;1986年02期
2 王明东,窦志国;高能激光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龙开平,段新民,范云,杨军;激光武器与激光战伤防护的发展现状[J];解放军医学情报;1995年02期
4 郭劲;美国近期激光武器发展现状与研制计划[J];光机电信息;1997年08期
5 陆启生;激光武器的发展前景[J];国防科技;1999年04期
6 王鑫泉;美国即将作出激光武器的决策[J];现代防御技术;1981年01期
7 王晓娟;激光武器前途暗淡?[J];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1996年01期
8 乐俊淮;神奇的激光武器[J];金属世界;2000年02期
9 乐俊淮;“光芒四射”的未来战场——神奇的激光武器[J];太空探索;2000年02期
10 隋先辉;;21世纪的太空武器[J];Aerospace China;2001年05期
11 南疆盛;导弹的克星[J];中国青年科技;2002年02期
12 苗海;;美帝拟装激光武器的两种新型飞机——新装备简介[J];激光与红外;1973年03期
13 赵宏天;;美国的“毒刺”式激光武器装置[J];现代兵器;1992年02期
14 田武 ,鲍鹏;美国海军舰载激光武器概览[J];舰载武器;2003年01期
15 张楚;;激光武器 军之利剑[J];知识就是力量;2007年08期
16 ;中国台湾军刊评解放军现役激光武器[J];光机电信息;2008年03期
17 王克武;;国外关于激光武器的争论简介[J];激光技术;1986年03期
18 王毅,王贵文;美国舰载激光武器研制概况[J];光机电信息;1998年01期
19 林溪波,殷前根;反导型激光武器[J];飞航导弹;1998年12期
20 汪光华;;舰载高能自由电子激光武器[J];现代军事;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大东;郜彪;;舰载激光武器防御反舰导弹作战使用研究[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李源;陈治平;王鹏华;;高能激光武器现状及发展趋势[A];2008年激光探测、制导与对抗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向晖;杨树谦;袁健全;;飞航导弹抗激光武器攻击的防护技术[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A 光电系统总体技术专题)[C];2006年
4 李梅;马志军;孙同辉;;激光防空武器发展趋势探析[A];2008年激光探测、制导与对抗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周伟;杨争;董露;;激光武器在未来防御作战中的应用[A];2008年激光探测、制导与对抗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朱海波;杨帆;杨海波;;激光武器浅析[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A 光电系统总体技术专题)[C];2006年
7 马其东;王富宾;;舰载防空反导激光武器作战需求分析[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A 光电系统总体技术专题)[C];2006年
8 邹杰;王景涛;;机载定向能武器反导火控总体技术研究[A];2008年激光探测、制导与对抗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范志刚;张亚萍;;星载激光告警系统技术[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戚盛;鞠有伦;陈德应;樊荣伟;夏元钦;;远距离受激布里渊散射相位共轭补偿激光大气传输实验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激光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立东;舰载激光武器稳定平台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2 杨丹;高功率微波脉冲的耦合与传播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吴健辉;核爆炸光辐射特性及探测技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李菲;晴空大气湍流对自由空间光通信影响及校正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李文军;复合轴光电跟踪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6年
6 牛燕雄;光电系统的强激光破坏及防护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祝永坚;微光景象匹配基准图生成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8 田崇国;中国α-六六六土壤残留分布特征及源汇解析的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崔海霞;太赫兹波传输及传感若干问题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志;海洋表层盐度遥感反演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俊峰;非致命激光武器大气传输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2 张鹏青;激光大气传输仿真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3 胡亮;大气传输环境下高速激光光斑检测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家生;应用于非致命激光武器的发射系统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5 陆健锋;光波传输特性测试多通道数据采集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谢文科;气动光学中的湍流拟序结构研究以及相关波前畸变测量技术[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7 程翠莉;大连地区大气中DDT和HCH的监测与来源解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8 陈新锦;空间目标光谱探测的信噪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7年
9 吴慧云;中继镜在100kW固体激光传输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林向阳;空中目标与背景的红外图像仿真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西安陆军学院 武晓鹏;激光武器:制敌于无声[N];解放军报;2009年
2 黄剑炜;美军迈向“激光武器时代”[N];中国国防报;2009年
3 子默;激光武器亮相的喜与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4 杨舒怡;美激光武器首度击落飞机[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高小丽;激光武器将改变未来战争[N];学习时报;2010年
6 宸综;美激光武器最新试验受关注[N];中国航天报;2010年
7 任旭 本报特约记者 刘德茂 本报记者 李绪成;激光武器,离实战还有多远?[N];解放军报;2010年
8 郭天贵;由激光武器从“科幻”走向真实说起[N];解放军报;2010年
9 冯基伟 侯亚铭;舰载激光武器星球大战的海上版本[N];科技日报;2011年
10 冯基伟 侯亚铭;美舰载激光武器指哪打哪[N];国防时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