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配电网公共信息模型研究
【摘要】:面临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世界主要大国启动了各自的智能电网发展计划。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将电工技术、高级传感和测控技术、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结合起来,支持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和提高自愈能力。由于配网中存在的各种管理系统及其软件通常来自不同的制造商,应用系统缺乏统一的信息模型和接口标准,导致“信息孤岛”林立。
国际电工委员会第57技术委员会分别面向EMS和DMS制订了IEC61970标准和IEC61968标准,其中,IEC61970-301和IEC61968-11定义的CIM(公共信息模型)既能直观地描述电力系统资源做为各种电网管理系统的数据基础,也能方便地用于计算。目前,国内针对EMS的IEC61970已进入了工程实用化阶段,但是IEC61968的实用化进展比较缓慢。这是因为IEC61968所面对的配电网管理内容庞杂,设备类型众多,而且配电网在持续发展,新设备和装置在不断地投入使用,所以需要对CIM进行不断地扩展。
本文在已有的标准基础上,针对配电网三相模型、分布式发电和储能设备等模型进行了较完整的扩展,提出了更合理和全面的CIM扩展方法,以满足潮流计算、机组组合和经济调度、及时域仿真计算等应用的需要。同时,设计了一个有源配电网的标准算例系统,用于其他研究的参考。最后,针对此标准算例系统和IEEE123节点系统分别进行了CIM/XML的导出和导入的验证,表明本文的模型扩展是可行的。
|
|
|
|
1 |
朱浩骏,蔡泽祥,侯汝锋;基于CIM的稀疏矩阵模型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22期 |
2 |
周识远;刘东;蒋利明;祝达康;于文鹏;张星海;刘辉;;规划信息系统中的短路电流计算[J];华东电力;2010年02期 |
3 |
郑明光;;基于CIM的继电保护管理系统的研究[J];华电技术;2010年07期 |
4 |
陶陶;吴健;章池生;;一种基于RDF的电力监控系统模型的研究与实现[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年02期 |
5 |
董树锋;何光宇;梅生伟;阮前途;王伟;张王俊;;上海AEMS中数据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9期 |
6 |
苑津莎;许朝晖;李新叶;;基于CIM的变电设备状态信息统一模型的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7 |
高研;丁明;毕锐;丁银;杨为;;基于CIM的图形化电网拓扑建模与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
8 |
刘崇茹,孙宏斌,张伯明,王志南;公共信息模型拆分与合并应用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12期 |
9 |
秦华;高毅雄;王康元;;能量管理系统中图形SVG导出的实现[J];继电器;2006年08期 |
10 |
黄弦超;张粒子;陶文斌;舒隽;;配电网检修计划仿真系统研究与应用[J];中国电力;2006年06期 |
11 |
赵川;;基于公共信息模型的能量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J];云南电力技术;2008年01期 |
12 |
杨道驰;杜小兵;;基于CIM的配电网拓扑分析[J];广西轻工业;2009年01期 |
13 |
丁明;解添;毕锐;;微网实时数据库系统研究[J];电网技术;2010年11期 |
14 |
俞涛,吴国忠;集控站中培训仿真系统面向对象数据库的设计[J];继电器;2004年11期 |
15 |
俞涛,吴国忠;220kV集控站及无人值班变电站的仿真培训系统[J];华东电力;2004年04期 |
16 |
袁泉,王康元,张洁,夏翔;基于SVG的公共信息交互平台[J];继电器;2005年12期 |
17 |
杜小兵;周步祥;杨道驰;;基于CIM的配电网拓扑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8期 |
18 |
顾强;王守相;李晓辉;王成山;王汝英;赵光俊;韩双立;;配电系统元件的公共信息模型扩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年10期 |
19 |
陈明磊;薛永强;邵玉槐;;基于CIM的变电站设备数据库模型探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
20 |
高湛军;陈青;程婷婷;黄德斌;唐毅;;应用于电网故障诊断的统一信息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