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草中化感物质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摘要】:化感作用在生物入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飞机草具有化感作用,为研究其入侵性,本实验对飞机草的各组分进行生物化感测定。以萝卜和黄菜心为化感处理对象,测定化感物质对其苗高、根长和鲜重的抑制作用,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飞机草的化感机制。实验研究得到如下结果:
飞机草石油醚和氯仿提取物对植物幼苗的各生长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抑制作用是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的,其中ρ(干物质)为4mg/ml时,对两种作物根长的抑制率均达到85%以上,P0.01,差异性极其显著;对苗高和鲜重的抑制率也达到50%左右,P0.05,差异性显著。
飞机草中的化感物质主要存在于石油醚和氯仿俩组分,对萝卜和菜心试验作物的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提高而增强,尤其体现在对作物的根长抑制上,在浓度2mg/ml时抑制率就达到80%,在4mg/ml时抑制率达到90%。2mg/ml水提物组分则是起到略微促进生长作用。
石油醚和氯仿俩萃取部分的化感机制和化感物质基本一致,主要作用在植物根部生长上,黄酮类化合物(飞机草素)为主要化感物质,从中分离得到4个化感物质,3个黄酮和1个长链脂肪酸,化感强度随浓度纯度的提高而增强,抑制率在80%以上,P0.01,差异性极其显著;异樱花素(黄烷酮)和五桠果素(黄酮醇)俩个黄酮化合物的化感作用不明显;正二十八烷酸作为长链脂肪酸,在飞机草中的含量相对较多,对萝卜幼苗的生长也起着一定抑制作用。
飞机草素(查耳酮)与异樱花素(黄烷酮)之间存在双向反应,在酸碱条件作用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因此俩种黄酮类化合物之间存在协同化感的关系,而这种协同作用在其他组分间不存在。
|
|
|
|
1 |
吴仁润;;利用机械、耕作、化学、生物方法防治飞机草[J];草原与草坪;1992年04期 |
2 |
何衍彪,张茂新,何庭玉,谷文祥;飞机草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3 |
刘晓妹,蒲金基,蒙美英;飞机草不同溶剂粗提液抑菌活性的测定[J];广西热带农业;2004年06期 |
4 |
彭跃峰,庞雄飞;飞机草提取物对小菜蛾产卵驱避活性的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年05期 |
5 |
李异庚;;环山行挖穴創紀录[J];中国农垦;1959年23期 |
6 |
吴仁润;卢欣石;;飞机草生物防治国际学术讨论会简介[J];中国草地学报;1988年06期 |
7 |
黄榕娣;蔡笃程;;飞机草的生物防除与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杂草科学;2009年01期 |
8 |
全国明;毛丹鹃;章家恩;谢俊芳;徐华勤;;飞机草的繁殖能力与种子的萌发特性[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01期 |
9 |
唐元华
,郭安惠
,徐仕军;傈傈山寨靠科技致富[J];云南农业;2002年08期 |
10 |
李光义;邓晓;侯宪文;张桂花;李勤奋;;除草剂对飞机草化感作用的影响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11 |
周少川,孔垂华,李宏,卢德城,胡飞;水稻品种化感特性与农艺性状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04期 |
12 |
陈进军;李淑红;许璧煜;;飞机草的急性LD_(50)和亚急性毒性研究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11期 |
13 |
和占星,黄梅芬,周自玮;施氮对不同定植年限臂形草草场产量与质量的影响[J];四川草原;1997年01期 |
14 |
何华勤,贾小丽,梁义元,沈荔花,宋碧清,郭玉春,梁康迳,林文雄;RAPD和ISSR标记对水稻化感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的分析[J];遗传学报;2004年09期 |
15 |
张旭;李洪武;吴光明;伴修平;朴虎東;;飞机草活性物质的提取及对有毒蓝藻的增殖抑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16 |
王俊峰,冯玉龙,李志;飞机草和兰花菊三七光合作用对生长光强的适应[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3年06期 |
17 |
何衍彪,谷文祥,庞雄飞;飞机草和苦槛蓝中的黄酮类提取物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J];热带农业科学;2003年06期 |
18 |
刘金海;黄必志;罗富成;;飞机草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草业与畜牧;2006年12期 |
19 |
张建华;范志伟;沈奕德;刘丽珍;;不同光照率对飞机草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
20 |
贾桂康;薛跃规;;外来入侵植物飞机草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和防除[J];杂草科学;2010年04期 |
|
|
|
|
|
1 |
于福科;马永清;;不同生长时期沙打旺的化感潜势研究[A];中国第三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水稻化感作用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2 |
杨逢建;袁晓颖;祖元刚;;飞机草入侵机理及控制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
3 |
余柳青;周勇军;陆永良;张建萍;玄松南;;水稻化感基因研究和展望[A];中国第三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水稻化感作用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4 |
;会议日程[A];中国第三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水稻化感作用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5 |
陈雄辉;孔垂华;胡飞;;水稻抗稗草化感特性的遗传及田间表达效应研究[A];中国第三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水稻化感作用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6 |
唐赛春;陈秋霞;莫科;韦春强;;喀斯特地区飞机草与土著种光合特性比较[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
7 |
李美娜;张梅;刘信宝;李志华;;15个紫花苜蓿品种化感抑草作用的研究[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
8 |
冯玉龙;王俊峰;;紫茎泽兰和飞机草生长和光合特性对光环境的适应及与入侵性的关系[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
9 |
冯玉龙;王俊峰;李志;;飞机草和兰花菊三七光合特性对生长环境光强的适应[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
10 |
胡飞;王东;陈雄辉;孔垂华;;不同化感抗源水稻抗稗草率与稳定性的研究[A];中国第三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水稻化感作用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