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子对北五味子产量与质量影响的研究
【摘要】:五味子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因其果实具有甘、酸、辛、苦、咸五味而得名五味子。吉林省作为北五味子的道地产区,研究其土壤营养成分等环境因子对北五味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有利于五味子药材的规范化种植以及药材质量的稳定控制。
通过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栽培五味子的单株平均产量约为1.421kg,产量较以往有所提高,但不同栽培地区产量差异较大,中低产样地数超过样地总数的60%,表明吉林省五味子栽培技术含量较低,其总产量还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
以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4种有效成分含量反应五味子内在质量变化,结果显示吉林省14个五味子栽培地区的五味子药材质量全部符合《中国药典》标准。以产量与多种有效成分含量共同决定的综合效益作为综合评价五味子的指标,结果显示,吉林省五味子平均综合效益为3.057g/株,调查范围内综合效益最佳的地区为安图、蛟河与靖宇。对吉林省14个五味子产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舒兰、安图地区各为一类;敦化、抚松、珲春、柳河、汪清5个产区情况类似,为一类;桦甸、和龙、集安、蛟河、靖宇、临江与通化地区为一类。
重点研究了土壤元素对五味子产量、质量以及综合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单个土壤元素对产量、质量等直接影响较小,土壤元素间的复合作用是影响上述指标的主要原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别拟合土壤元素与产量、综合效益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显示,二者方程相关系数分别为0.853、0.768,表明方程拟合度较高。其中铁与镁元素的互作、钾和镁元素的互作以及锌元素含量是产量变化的主要直接影响因素;锌和铁元素的交互作用、铅和铁元素的交互作用以及锌元素含量是直接影响综合效益的最大原因。
分别调查分析了土地类型、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病虫害以及肥料类型对栽培五味子产量与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类型对于五味子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参后地栽培的五味子产量和综合效益较高,可能与其栽培人参的过程中土壤管理及用肥等比较精细有关。五味子适宜栽培海拔高度为500-800m,最适海拔为600-700m,适宜坡度为20-30°之间,在北向、东向、东南向或西南向的样地上生长状况优于南向,而目前吉林省栽培五味子多数分布在300-600m、0-10°之间,且以南向居多,因此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调整五味子栽培海拔、坡向和坡度有利于其产量与综合效益的提高。
整体看来,调查范围内病虫害发生率低于10%的样地占总样地数的47.78%,高发样地不足5%,表明吉林省栽培五味子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得力,为病虫害低发省区。但使用的肥料多为农家肥+化肥,其产量和综合效益均显著低于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五味子专用肥与农家肥配施,因此,五味子的栽培还应大力发展五味子专用肥与生物有机肥的使用。
在挥发油成分分析中发现萜烯类物质为五味子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其相对含量约为50%。不同产地挥发油中共有峰6个,分别为2-异丙基-5-甲基茴香醚、β-榄香烯、衣兰烯、花侧柏烯、橙花叔醇与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共有成分出峰时间稳定,不同产地间共有峰相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作为特征指纹标记,用于五味子挥发油的质量评价。
|
|
|
|
1 |
田洪,王殿芝,张宝国;东北五味子的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1999年03期 |
2 |
马艳;人工栽培北五味子与野生北五味子的质量对比实验[J];中国中药杂志;1997年06期 |
3 |
李琦,何忠礼;北五味子野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林业勘查设计;2005年01期 |
4 |
凌凤贵,李爱民;北五味子的主要生物学特性[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5年07期 |
5 |
姜再文;李国俊;王佳友;胡丽敏;宋长仁;蒋梅;;北五味子人工栽培高产技术[J];北方园艺;2009年06期 |
6 |
刘惠;;甘河岸边的北五味子[J];内蒙古林业;1982年12期 |
7 |
韩联生,纪萍;北五味子的资源研究与开发[J];中国林副特产;1997年03期 |
8 |
双龙;北五味子野生变家植[J];农家参谋;2000年02期 |
9 |
东方涛;;十年驯化结硕果 致富路上带头人——记兴隆林业局小东林场职工殷积玉[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6年04期 |
10 |
刘长明;;北五味子育苗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6年08期 |
11 |
王新库;孙洪浩;刘嘉宏;;寒地五味子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化农业;2008年03期 |
12 |
;十年驯化闯新路 五味子成了摇钱树[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年01期 |
13 |
于春芬;张金福;;北五味子秋季田间管理技术[J];吉林农业;2009年08期 |
14 |
;北五味子移栽保苗[J];农家女;2010年05期 |
15 |
苏桂云;郭红星;;五味子的炮制与功效[J];农村新技术;2011年12期 |
16 |
李爱民,王玉兰,赵淑兰,艾军;北五味子丰产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1998年05期 |
17 |
于云举;;北五味子培育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8年05期 |
18 |
冯志春;姜珊;;北五味子人工栽培技术[J];现代化农业;2009年01期 |
19 |
双龙;北五味子野生变家植[J];农村新技术;2000年09期 |
20 |
张重岭,关炳福,武学华,邵国臣;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北五味子生境及分布范围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1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