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榆耳化学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研究及新产品研制

齐彦秋  
【摘要】:榆耳(Gloeostereum incamatum)是一种药食兼用的真菌,作为药用菌,榆耳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对肠炎、痢疾及胃溃疡等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此外,榆耳还具有抗肿瘤、抗炎和抗氧化等作用;作为食用菌,榆耳具有较好的产品开发前景。 本文对榆耳(G. incamatum)子实体的化学成分、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榆耳蛋糕、榆耳果脯和榆耳果冻产品加工工艺与配方进行了研究,为更好的开发利用榆耳奠定基础。 化学成分方面,通过硅胶柱层析方法从榆耳石油醚层提取物,乙酸乙酯层提取物,丙酮层提取物及甲醇层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七个化合物,并通过薄层层析及13C-NMR、1H-NMR、MS和HPLC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鉴定结果分别为β-谷甾醇、麦角甾醇、甘露醇、麦角甾醇过氧化物、反丁烯二酸、1,8-二羟基蒽醌和1-油酰基-2-亚油酸-3-棕榈酸甘油。其中,β-谷甾醇、反丁烯二酸、1,8-二羟基蒽醌和1-油酰基-2-亚油酸-3-棕榈酸甘油四个化合物为首次从榆耳子实体中分离鉴定。 抗氧化方面,通过羟基自由基(·OH)和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两种抗氧化分析方法对榆耳石油醚层提取物,氯仿层提取物,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及甲醇层提取物进行了抗氧化评价。结果表明,四个不同极性提取物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甲醇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有很高的的清除作用,且抗氧化活性与浓度呈正相关。 产品研制方面,本文研究了榆耳蛋糕,榆耳果脯和榆耳果冻三个产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制了三个产品的加工工艺,确定了榆耳蛋糕、榆耳果脯和榆耳果冻的最佳工艺和最佳配方。 1.榆耳蛋糕:本试验以榆耳为原料,首先,挑选颜色深,叶片大的优质子实体,去除其表面泥沙等杂质;其次,对榆耳进行煎煮,将水煎液冷冻干燥,得榆耳粉,备用;再次,考察榆耳粉、蛋糕粉、鸡蛋、泡打粉单因素用量,通过正交试验来研究、探讨榆耳蛋糕的最佳配方。 2.榆耳果脯:本试验以榆耳为原料,首先,挑选优质子实体,进行清洗及浸泡,将子实体切成适合大小;其次,将切好的子实体放入糖液中进行3-5次热烫与浸渍,考察糖用量、热烫时间、热烫温度等单因素,然后进行正交试验,找出最佳条件。 3.榆耳果冻:本试验以榆耳为原料,首先,挑选颜色深、叶片大的优质子实体;其次,考察牛奶、白砂糖、榆耳粉和柠檬酸单因素变量,然后进行正交试验,找到最佳配方;最后,将半成品进行冷却、包装。 本文对榆耳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榆耳四个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通过正交试验研制了榆耳三个新产品,得到了最佳配方,并做了相关质量标准。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数据为榆耳的深入研发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为推动榆耳消费市场有着积极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华,刘玉明;茶多酚银、茶多酚锌配合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4年04期
2 方敏;王耀峰;宫智勇;;15种水果和33种蔬菜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8年10期
3 宁正祥,赵谋明,邝荣泽;新鲜果蔬保健作用的探讨[J];营养学报;1992年03期
4 张建革,闻韧;3-羟基-4-甲氧基苯乙酸的合成及其抗氧化活性[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2期
5 米书梅;阮征;温艳梅;周艳;张翠;刘文群;印遇龙;江波;;几种常见果蔬抗氧化活性与多酚和维生素C的关系[J];食品工业科技;2013年01期
6 于震;张智;王振宇;王冠哲;王鑫磊;刘振宇;;落叶松多酚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技;2014年05期
7 张鑫;杨英杰;吕庆章;;黄芪异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2年11期
8 王琪;田迪英;杨荣华;;果蔬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的比较[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年05期
9 翟金霞;秦培军;裴颖;张民;;烘烤对苦荞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0年11期
10 邵立群;尹计秋;周君;郭爽;丁玲;张旭;;光度法测定常见水果的总抗氧化活性[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年07期
11 陈畅,罗珊珊,孙迎节,张长铠;3种虫草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4年04期
12 于建新;;红酒及其在血清中的抗氧化活性[J];国外医学情报;1995年01期
13 孙骥,崔国辉,刘亮,张晓光;一种改良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6年01期
14 韩立强;王月影;杨国宇;朱河水;郭豫杰;;一种测定中药抗氧化活性的新方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7年06期
15 柯春林;乔德亮;曾晓雄;;低分子量透明质酸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0年01期
16 廖举兰;刘肖南;陈静;韭泽浯;刘帅;辰巳英三;程永强;;豆类及其制品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年03期
17 王瑛;张本印;党军;陶燕铎;梅丽娟;王启兰;;两种香青中总黄酮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J];光谱实验室;2013年05期
18 玄红专;胡福良;;蜂胶抗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J];中国蜂业;2009年05期
19 贺玉琢;丁香酚的抗氧化活性[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5年04期
20 许红星;曹晖;刘方方;;两种方法评价常见水果的抗氧化活性[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明;;Lachmum sp.YM-223胞外黑色素总酚浓度及其抗氧化活性[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甘甜;吴康兵;;氧化活性炭对铅的吸附性能研究[A];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第十一届分析化学专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单香丽;刘世熙;曹秋娥;;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离解能和单电子分布间的关系[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刘伟;欧阳艳;张美思;刘艳;;伊犁红花抗氧化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C];2014年
5 申蕊;王慧芳;唐宁;;异优散酮金属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朱斌;林民;舒兴田;汪燮卿;;钛硅分子筛HTS-2的合成[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幸海;董卫莉;何国荣;王素华;李正名;;含环丙烷的双酰肼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氧化活性[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吉琳琳;吴健全;高蔚娜;韦京豫;杨继军;郭长江;;17种常见蔬菜不同部位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A];营养与老年代谢病——达能营养中心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奚印慈;;甜叶菊的抗氧化活性[A];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翁新楚;吴侯;;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及其评价[A];第五届全国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锦春;白藜芦醇及其类似物与羟基肉桂酸衍生物抗氧化活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陈巍峰;姜黄素及其类似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陈玉霞;蔬菜抗氧化活性与预防运动氧化应激损伤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4 沈妍;宽皮柑橘采后酚类物质与抗氧化活性变化规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李永裕;余甘多糖分离纯化、结构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6 王雪芹;鲐鱼多肽的抗氧化活性与抗疲劳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年
7 赵超;两类新木脂素类天然产物和1,2,4-噁二唑类衍生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徐静;水果抗氧化活性与成分分析以及对衰老机体抗氧化功能的干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9 KHIZAR HAYAT;柑橘加工副产物生物活性物质及抗氧化活性改善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杨芬;检测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质谱分析新方法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钰琦;苹果多糖的分离纯化与抗氧化活性深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宾丽英;黄酮甙的酶解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0年
3 黄自知;阿魏酸衍生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4 赵荣华;果糖自氧化体系在抗氧化活性组分筛选和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5 张丹;四种药用植物抗氧化活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6 常丹;蜂王浆蛋白抑菌、抗氧化活性及其在肉品保鲜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11年
7 蒋司同;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和苯胺/酚类化合物毒性的构效关系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8 李菁;加工对蜂蜜中酚酸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0年
9 闫慧丽;红藻中溴酚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抗氧化活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10 许亚如;褐藻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D];宁波大学;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彩霞;酸奶中抗氧化蛋白被测定[N];中国食品报;2010年
2 湖南 李繁荣;关于《中药有时无效的奥秘》探讨[N];民族医药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王宁 采访整理;蔬菜 防衰老的好帮手[N];中国食品报;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