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修身思想对高校德育教育的启示研究
【摘要】:孔子思想对中国以及世界的思想文化影响深刻,孔子思想的第一要素即为修身。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修身思想是提高个人道德涵养的基本途径。修身,即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是教育和教化,其宗旨是成为有文化、有素质的文明人。伴随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在不良因素的驱使带动下,很多高校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发生改变,如缺少文明礼仪、价值观扭曲等等。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许多研究者开始深入研究孔子的修身思想、修身途径以及修身方法,寄希望于理论研究来进一步指导教育工作者的德育实践。《论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其蕴涵的优良传统美德为广大师生所乐道。《论语》记载了孔子关于修身思想的主要内容。《论语》中告诉我们自身的修身轨迹为知耻、明礼、行仁,在这里,以知耻为基础、以明礼为标准、以行仁为修身的终极意义所在;塑造君子品行,拥有成他人之美善良品性以及救世济民远大抱负,拥有敏而好学、勤而修身的品格。用儒家修身观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积极引导,用传统文化熏陶大学生的思想品行,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注重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可以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修为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在大学期间学会正确处理和对待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增强应对各种挑战和进行自我心理调整的能力。高校德育工作必须要从基本道德抓起,从规范大学生行为抓起,培养仁心与善端,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积极引导高校学生修身的过程中,充分弘扬孔子修身思想德育意义,不断改进传统德育教育方法,搭建德育教育工作平台。通过正确引导大学生修身,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全面提升高校德育教育水准。为建设中国高校和谐校园,为净化社会不良风气提供全面、可行的德育教育途径。本论文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第二部分为探析孔子修身的思想,第三部为高校修身教育的价值所在,第四部分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启示,第五部分为结语。论文将对孔子修身思想对高校德育工作启示作用进行逐层研究,以期对高校德育体系的构建及现代大学生德行的提升,提供一定的支持。
|
|
|
|
1 |
高鹏飞;;必也正名乎——试论孔子研究中的是与非[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
2 |
杨爱民;;孔子政治思想小议[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
3 |
刘家贵;;孔子经济思想散论[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
4 |
杨爱民;;试论孔子的主流文化建设思想[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
5 |
李荣;;孔子“仁”学新解[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
6 |
丁绍仲;;浅析孔子的勤劳致富思想[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
7 |
杨德华;;论孔子“信”的思想[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
8 |
樊泳湄;;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
9 |
王任才;;孔子学术研讨会第十一次暨海峡两岸第七次孔子学术研讨会闭幕词[A];孔学研究(第十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一次暨海峡两岸第七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10 |
杨爱民;;略论孔子的激励思想[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