锗在土壤—水稻体系内迁移和积累规律的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25℃恒温室液体培养和网室盆栽试验,研究了在水培和土培两种情况下,锗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初探了锗在土壤—水稻系统内的迁移和积累规律。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在锗—苏木精—偏钒酸铵体系中利用催化极谱法测定锗的条件做了一些改变,使得在本仪器的工作状态下此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峰电位为-0.68V,检测下限为8.63×10~(-4)μg/ml,线性范围为1.00×10~(-3)—1.60×10~(-2)μg/ml。结果表明,用催化极谱法测定试验样品中的锗兼具灵敏、准确、快速、简便和选择性好等优点,可满足环境样品的痕量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锗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锗则具有抑制或毒害作用。不同品种水稻幼苗的生长发育受锗的影响程度不同。营养液和土壤中的锗能够被根系迅速且大量地吸收。以不同形式向土壤中添加锗时,锗对水稻的毒害作用会因加入量的大小和形式的不同而不同。锗在水稻体内的积累规律为茎叶>根>糙米,即锗一旦被水稻吸收,将迅速运往地上部分。水稻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对锗的吸收能力不同,灌浆期对锗的吸收能力最大。在各器官中,茎叶中的积累量最大。土壤中锗的含量为20.0μg/g时水稻的叶片上会出现褐色的坏死斑。每盆水稻的总籽粒重减少10%时,即土壤中锗的含量达28.7μg/g,锗就对土壤构成了污染。土壤中锗的存在还会影响水稻对钾元素的吸收,随着锗含量的增加,水稻对钾的吸收量明显减少。
本实验可为锗矿山废弃地的复垦和植被重建以及受锗厂锗矿废水废渣污染严重的稻田土壤的重新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为锗的生态和环境效应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同时也可为研究锗是否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提供参考。
|
|
|
|
1 |
程炜中;PCR放大产物的转变与积累规律[J];遗传;1991年02期 |
2 |
孙游云;铬对植物体生长生理的影响及其在植物体中的积累规律[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1年01期 |
3 |
安建平,牛一川;亚麻籽粒中维生素E积累规律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4 |
付玉杰;孙蕊;李双明;张然;祖元刚;;东北红豆杉可再生部位紫杉醇含量时空动态变化规律[J];植物学通报;2007年04期 |
5 |
贺亮;范必威;;铜在鱼体中的积累规律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7年04期 |
6 |
朱秀英,陈璋,卢勤;水稻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及其遗传变异的研究[J];遗传;1990年06期 |
7 |
张卫明,吴国荣,赵伯涛,王红,骆本兴;茶果粗脂肪及粗皂甙积累的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4期 |
8 |
李德成,黄圣彪,彭安;用~(141)Ce示踪研究小麦对稀土的吸收速率和积累规律[J];环境科学;2001年02期 |
9 |
高东迎,黄雪清,孙立华;水稻体细胞杂交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进展;2001年03期 |
10 |
洪流;;铅对甘蔗、蔬菜等农作物的影响及迁移积累规律的模拟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1992年02期 |
11 |
杨爽;苏智先;边清泉;王劲;胡进耀;;柚果实不同部位的柚皮苷含量分析[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7年05期 |
12 |
张姣姣;杨勇;黄璐;徐宁;;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蝌蚪体内Cu~(2+)的积累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13 |
庄承纪;单倍体水稻体细胞组织的植株再生及其激素调节[J];云南植物研究;1981年02期 |
14 |
黄银晓,林舜华,任继凯,陈清朗,陈章龙,韩荣庄,姚依群;北京东郊作物-土壤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分布、积累[J];植物生态学报;1986年02期 |
15 |
李明堂;张月;赵晓松;;锗在土壤-水稻系统内的迁移和积累规律[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
16 |
邱原火;;地下探杯中氡的积累规律[J];铀矿地质;1985年05期 |
17 |
周永安;唐忠慧;;矿石源标定射气仪的应用研究[J];铀矿地质;1992年01期 |
18 |
林朝;;应用~(230)Th、~(231)Pa确定近期铀系不平衡年代[J];湖南地质;1992年S1期 |
19 |
杨佩芝,蔡道基;六六六、DDT在鱼体内的积累、释放及其控制途径的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1985年04期 |
20 |
孙宗修,罗玉坤,张云康,陈玉英;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在米质方面的变异[J];遗传;198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