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的试验研究

刘艳阳  
【摘要】:生物质转化技术可分为生物法和热化学转化法,后者主要有气化、热解、高压液化等工艺。其中生物质热裂解液化由于比气化能得到更有价值的液体产物,因而作为一项生物质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技术日益受到重视。 本研究结合吉林农业大学主持的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技术”(课题编号:20000320),利用自行设计研制的以流化床反应器为主体的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系统进行了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的试验研究。 本文阐述了生物质能源的特点及生物质能利用技术,详细总结了国内外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的研究现状,对几种典型的生物质热裂解的装置进行了介绍和性能的对比分析。 以红松、白松、落叶松、楸木等不同木屑为原料,利用自行设计研制的以流化床反应器为主体的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系统进行了快速热裂解试验,获得的最高生物油产率达63.8%;在对生物质的热裂解制取生物油进行全面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生物质快速热裂解过程中反应温度、原料颗粒粒径、给料速率等主要参数对生物油产率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这些因素的影响机理,为今后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试验结果表明: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停留时间会降低油的产率,生成过多的不可凝气体;过低的温度和加热速率导致严重的炭化,同样会降低油的产率。红松、白松、落叶松、楸木木屑的最高生物油产率分别为:42.7%、36.1%、51.6%、63.8%。其中,楸木木屑在反应温度为500℃、粒径为0.47~0.67mm、给料速率为20.14kg/h的条件下产油率达到最高值。生物油物理特性和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红松木屑制取的生物油品质最好,热值高、含水率低,更适合进一步的改性研究和应用。 通过试验研究的实际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所自行研制的试验设备的关键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详细评价,提出了该试验设备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案,为今后设计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同类设备及进一步放大提供指导。 我国在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至今还没有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商业生产的报导,国外已经有很多机构将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技术进行商业化生产。本文最后介绍了国内外所进行的生物油的改性研究,讨论了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技术的应用前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世锋;王述洋;白雪双;;生物质闪速热解技术及生物油的应用[J];林业劳动安全;2006年01期
2 张博;邬小兵;任德安;刘健;龙敏南;;桉树木屑热裂解制生物油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3 李玉柱;董良杰;;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冷凝器的设计[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0年08期
4 杨素文;丘克强;;基于生物质真空热解液化技术的生物油制备[J];农业机械学报;2009年04期
5 沈晨杰;刘荣厚;陈天举;;不同贮存温度对木屑热裂解生物油理化性质稳定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6 王敏;艾宁;蔡腾跃;姬登祥;计建炳;;熔盐裂解液化生物质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9年05期
7 姬登祥;蔡腾跃;艾宁;于凤文;姜洪涛;计建炳;;熔盐热裂解生物质制生物油[J];生物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8 龙恩深;马校飞;王亮;赵建辉;崔天;蒋琳;;不同种类生物质输送量的理论预测方法与实验回归公式[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6年03期
9 郑小明;楼辉;;生物质热解油品位催化提升的思考和初步进展[J];催化学报;2009年08期
10 王琦;骆仲泱;王树荣;岑可法;;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制取高品位液体燃料[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5期
11 王树荣,廖艳芬,骆仲泱,董良杰,周劲松,陈玲红谷月玲,方梦祥,岑可法;生物质热裂解制油的动力学及技术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2年02期
12 傅利华;郑典模;孙云;;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技术的研究进展[J];江西化工;2007年02期
13 李玉柱;董良杰;;生物质热裂解用流化床反应器试验装置的设计[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0年06期
14 魏晴;魏贤勇;梅丽敏;宗志敏;;生物油高效利用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1年06期
15 殷哲;易维明;王丽红;杨延强;袁廷璧;;玉米秸秆热解生物油主要成分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0年01期
16 任学勇;常建民;王鹏起;苟进胜;张立塔;佟立成;;喷动循环流化床生物质快速热解设备的特性分析与发展研究综述[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9年05期
17 李军;魏海国;杨维军;张福琴;商辉;路冉冉;;生物质热解液化制油技术进展[J];化工进展;2010年S1期
18 刘荣厚;;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制取生物油技术的研究进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19 任学勇;王鹏起;常建民;杨硕;马晶晶;;林木剩余物快速热裂解液化技术探析及展望[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8年09期
20 黄彩霞;刘荣厚;蔡均猛;邓春健;;生物质热裂解生物油性质的研究进展[J];农机化研究;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维明;柏雪源;何芳;李永军;李志合;修双宁;;生物质裂解液化技术的研究开发[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易维明;柏雪源;何芳;李永军;李志合;修双宁;;生物质裂解液化技术的发展[A];现代农业工程与自然资源高效利用——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3 易维明;柏雪源;何芳;李永军;李志合;;生物质快速裂解液化技术[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易维明;柏雪源;何芳;李永军;李志合;修双宁;;生物质裂解液化技术的研究开发[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田原宇;梁鹏;盖希坤;乔英云;;自混合下行循环流化床生物质快速热解制燃料油[A];2009全国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玉柱;于海业;;生物油与生物柴油的综合比较[A];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王贤华;陈汉平;邵敬爱;杨国来;张世红;刘德昌;;国外生物质能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启示[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建社;郭庆杰;;流化床生物质CO_2催化气化模拟分析[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易维明;柏雪源;何芳;李永军;李志合;修双宁;;生物质裂解液化技术的研究和发展[A];2002农业工程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周斌;雷建国;魏然;;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制备技术应用与市场需求展望[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立成;生物质热裂解液化制备酚醛树脂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王丽红;生物质热裂解特性分析及生物油的应用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3 彭军;超临界流体中生物油提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刘倩;基于组分的生物质热裂解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陆强;生物质选择性热解液化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熊万明;生物油的分离与精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郭祚刚;基于分子蒸馏技术的生物油分级品位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王刚;生物质与聚乳酸塑料共热解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黄浩;湿生物质定向气化制取高浓度氢气的实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阚涛;自制串联流化床系统中生物质制氢及双固定床中粗生物油制氢的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阳;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的试验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2 贺博;生物油的分级分离和初步改性[D];浙江大学;2007年
3 牛振华;HPB-V型生物质成型机的改进与试验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朱孔远;生物质与煤共热解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贺鹏;热解温度对生物质焦油裂解率影响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段宇;生物质料物理压缩成型参数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7 苏晓宇;悬浮流化式生物质裂解炉的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8 何继龙;生物质块状燃料成型机的研究设计[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刘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设计与环境效应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俊伟;生物质能资源化利用系统的初始条件及生物周期评价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明河;秸秆制油:化污染为能源[N];科技日报;2008年
2 王占奇;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工程将在我区启动[N];锡林郭勒日报;2006年
3 记者王小胜、常云亮;印尼采用我市农民王有权发明的新技术开发生物质能[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4 王志成;第四能源:生物质能[N];中国矿业报;2002年
5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生物质能中心主任 李海滨;生物质能发展要洗好切入点[N];中国化工报;2007年
6 姚润丰;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出台[N];中国证券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陈磊;肖明松:为生物质能奔走呼号[N];科技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陈瑜;发展可再生能源,不要轻视了生物质能[N];科技日报;2009年
9 李桂琴;生物质能遭遇政策瓶颈[N];中国经营报;2009年
10 记者 顾定槐;生物质能和炼制油技术成热点[N];中国化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