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颗粒油页岩热裂解制取页岩油的试验研究
【摘要】:油页岩是一种可燃烧的有机岩石,是重要的油气替代资源化石燃料,也是不可再生的燃料资源。世界油页岩储量大大超过世界天然石油的可采量,在当今能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开采油页岩并以其替代石油,对增强国家经济后劲意义重大。
中国是世界上油页岩丰富的国家之一,已探明的油页岩储量为315.67亿t。根据国土资源部门的勘测,吉林省油页岩预测资源储量为254.29亿t,查明资源储量174.26亿t,约占全国总量的54%,居全国第一位。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干馏技术对大块油页岩制取页岩油,对于干馏厂剩余的小颗粒油页岩作为尾料,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提取其中的页岩油,为了使小颗粒的油页岩资源也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因此,找到一种对小颗粒油页岩加工制油的方法是当今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研究针对吉林省油页岩资源丰富和开发利用现状,为寻找一种对小颗粒油页岩加工制油的有效方法,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以流化床反应器为主体的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系统进行了油页岩热裂解制取页岩油的试验研究。
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了对本试验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反应温度、原料颗粒粒径、给料速率,设计正交试验表,把粒径分为0.67~0.95mm、0.47~0.67mm及O.47mm以下,利用实验室以流化床反应器为主体的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系统进行了油页岩热裂解制取页岩油技术的试验研究,获得的最高页岩油产率达5.13%。通过试验表明:热裂解方法虽然得到的页岩油产率较低,但确实是对小颗粒油页岩加工制油的一种方法。在对油页岩的热裂解制取页岩油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油页岩快速热裂解过程中反应温度、给料速率、原料颗粒粒径等主要参数对页岩油产率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这些因素的影响机理,为今后油页岩快速热裂解制取页岩油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试验结果表明:油页岩粒径对页岩油的产率影响是最大的,较小的粒径在流化床反应器中能在瞬间把其中的挥发分挥发完全,粒径过大可能导致油页岩反应不完全;第二个主要影响因素是给料速率,因为给料速率的大小直接影响裂解气在流化床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停留时间过长容易引起二次裂解的发生,减少页岩油的产量;温度是三个影响因素中影响最小的,反应温度过低油页岩的热裂解不完全,减少页岩油的产量。综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优组合是:粒径0.47mm以下、给料速率14kg/h、反应温度450-500℃工况下,产油率最高。
本文考虑到最初正交试验选取的水平可能过小,为了达到试验的准确性,在正交试验最优组合的基础上,选取固定其中两个最优组合而变化另一个影响因素,做单因
|
|
|
|
1 |
陈明东;董良杰;史宇亮;;小颗粒油页岩热裂解制取页岩油试验研究[J];洁净煤技术;2007年05期 |
2 |
何红梅,徐德平,张香兰;油页岩的开发与利用[J];洁净煤技术;2002年02期 |
3 |
王国金,王剑秋,李术元,钱家麟,朱亚杰;油页岩流化床燃烧过程中灰粒自脱硫的数学模型[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6年03期 |
4 |
侯丹丹;李丹东;石薇薇;;龙口页岩油的综合评价[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
5 |
李瑞军;解东来;;油页岩开发利用技术研发进展[J];现代化工;2010年05期 |
6 |
王擎;刘娟;柏静儒;孔令文;;不同升温速率干馏对页岩油品质的影响[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
7 |
史宇亮;董良杰;陈明东;;小颗粒油页岩热裂解工艺及其影响因素[J];矿产综合利用;2008年01期 |
8 |
徐俭臣;;页岩流化干馏炼油技术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7期 |
9 |
谢芳芳;王泽;宋文立;林伟刚;;吉林桦甸油页岩及热解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1期 |
10 |
陆伟群;房鼎业;杨智勇;;石油焦与油页岩混合燃料流化床的着火特性[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11 |
陈明东;史宇亮;董良杰;;油页岩热裂解产物页岩油的相关性质分析[J];矿产综合利用;2010年01期 |
12 |
王琦;骆仲泱;王树荣;岑可法;;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制取高品位液体燃料[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5期 |
13 |
王国金,王剑秋,李术元,钱家麟,朱亚杰;油页岩在流化床燃烧过程中放硫与固硫的数学模拟研究[J];电力环境保护;1995年04期 |
14 |
王国金,李术元,王剑秋,钱家麟,朱亚杰;颗粒油页岩在流化床燃烧过程中的传热Biot数[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
15 |
王国金,王剑秋,李术元,钱家麟,朱亚杰;茂名油页岩流化床燃烧排放SO_2的实验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1996年04期 |
16 |
王国金;油页岩在流化床燃烧过程中灰分固硫的热力学分析[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
17 |
何永光,宋岩;油页岩的综合利用[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5年01期 |
18 |
郑恩辉,王擎,郝志金,孙冬红,孙键;油页岩在流化床锅炉内着火和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J];洁净煤技术;2001年04期 |
19 |
张睿华;;东北地区油页岩开发的意义弊端及政策建议[J];中国市场;2006年17期 |
20 |
钱家麟,王剑秋;油页岩的科学研究和加工工艺[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