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草胺在大豆田中的残留动态及水中光降解行为
【摘要】:异丙草胺是一种新型的酰胺类芽前除草剂,主要用于防治大豆、玉米、水稻田间的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本文采用了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了异丙草胺在大豆田土壤和植株上的残留动态,并对高压汞灯照射下异丙草胺的光降解动态进行了研究。
样品均采用甲醇和蒸馏水作为提取剂进行提取,经石油醚萃取。植株样品在采用硅胶和活性炭在一定比例下进行柱净化,先用石油醚淋洗,然后使用石油醚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2:3的混合溶液作为淋洗液,进一步除去杂质和色素,最后将接收液浓缩定容。本试验选择Agilent 6890气相色谱仪带μ—ECD检测器;气相色谱柱:HP530.0m×320μm×0.25μm毛细管柱;载气(N_2);流速为1.0ml/min;程序升温。
本试验采用添加法测定回收率,方法的添加浓度为0.01mg/kg、0.10mg/kg、1.00mg/kg,异丙草胺在土壤、大豆植株和籽粒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1.3%-96.7%、81.2%-92.5%、82.2%-92.1%,变异系数为1.60-3.07%,回收率均大于80%,符合残留分析要求。该方法对异丙草胺的最小检出量为7.4×10~(-12)g,土壤中最低检出浓度为0.002mg/kg,大豆植株和籽粒中最低检出浓度为0.002mg/kg。
通过2004、2005年在吉林省农业大学实验站和黑龙江省海伦市的两年两地田间试验,研究了异丙草胺在大豆植株和土壤上的残留动态。其在土壤和植株上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式C=C_0e~(-kt)。在吉林省土壤中两年的降解动态方程和半衰期分别是:2004年,C=0.9280e~(-0.030t)、半衰期为23.10d;2005年,C=0.8191e~(-0315t)、半衰期为22.00d。在大豆植株中两年的降解动态方程是:2004年,C=4.6721e~(-0.2251t)、半衰期为3.08d;2005年,C=7.6504e~(-0.1462t)、半衰期为4.74d。在黑龙江省在土壤中两年的降解动态方程和半衰期分别为:2004年,C=0.8674e~(-0.0299t)、半衰期为23.18d;2005年,C=0.8798e~(-0.027t)、半衰期为25.67d。异丙草胺在收获期植株和大豆籽粒中均未检出。实验结果表明,异丙草胺在植株体内的降解速度较快,在土壤中的降解较慢。
在异丙草胺光降解研究实验中,选取了异丙草胺的超纯水溶液、PH=6.86、PH=4.00和PH=9.18的异丙草胺缓冲溶液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光降解,在石英试管中用石油醚进行萃取,进样分析后,得到结论:酸性条件能够抑制异丙草胺的光降解;相反,碱性条件能够加快异丙草胺的光降解速度,但是随着异丙草胺浓度的逐渐降低,这种加速作用也随之减弱。
|
|
|
|
1 |
谢占武;刘瑞凝;严隽端;;敌百虫在动物体内残留动态的研究 Ⅲ敌百虫在山羊体内残留动态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81年03期 |
2 |
雷林;周洪波;张军;崔永亮;丁建;;三氟氯氰菊酯在猕猴桃上的残留动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年07期 |
3 |
卢植新,林明珍,徐诣萍,吴灰泉;常用有机磷农药在蔬菜中的残留动态[J];植物保护;1984年04期 |
4 |
孙希文,单玉斌,商洁,吴通恒;杀虫双大粒剂使用技术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1990年06期 |
5 |
杜海云;张倩;马林;;毒死蜱在4种大棚蔬菜上的残留动态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
6 |
丁建;周洪波;崔永亮;张军;邵宝林;;毒死蜱在猕猴桃上的残留动态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1年01期 |
7 |
默涛,郑善强;扑海因在苹果上的残留动态研究[J];华北农学报;1987年02期 |
8 |
杨晓云;刘新清;徐汉虹;黄炳球;;苯噻草胺在水稻上的残留动态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
9 |
樊晓青;陆贻通;汪传炳;;腐霉利在生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年06期 |
10 |
刁传芸;任晓萍;蔺经;常有宏;刘贤进;;梨中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残留动态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08年05期 |
11 |
李培征;陈文佳;骆焱平;;马拉硫磷在黄瓜中的残留降解动态[J];现代农药;2009年03期 |
12 |
周洪波;崔永亮;丁建;张军;邵宝林;;多菌灵在猕猴桃上的残留动态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年06期 |
13 |
陆贻通,薛玉中;喹硫磷在豇豆上的残留动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8年06期 |
14 |
逯忠斌;刘伊玲;张浩;徐威;姜云腾;;甜安宁在甜菜上的残留动态研究[J];中国甜菜糖业;1993年04期 |
15 |
张彩青,赵华;三唑锡在柑桔上的残留动态研究[J];广西植保;2000年02期 |
16 |
赵云和;杨靖华;段玉玺;陈立杰;;咪草烟在大豆田土壤中的残留动态[J];农药;2007年10期 |
17 |
沈鹏;郑永权;董丰收;刘新刚;赵秀兰;;硫氟磺酰胺防控药剂在红火蚁防治区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
18 |
谢占武;刘瑞凝;严隽端;周文举;;敌百虫在动物体内残留动态的研究 Ⅰ敌百虫在猪体内残留动态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80年03期 |
19 |
田荆祥,吴美春,仲山民;速灭杀丁在柑桔上的残留动态的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
20 |
刘长武,李治祥,王一茹,白清云;三氯杀螨醇在茄子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