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两头尖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周鸿立  
【摘要】: 两头尖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银莲花属植物多被银莲花(Anemone raddeanaRegel)的干燥根茎。现在临床用于风寒湿痹,手足拘挛,骨节疼痛,痈疽肿痛,是治疗风湿病的要药。本文主要从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方面对两头尖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了生药学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对两头尖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中分离出24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光谱分析等手段进行鉴定。其中两个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两头尖皂苷R_(19)(raddeanoside R_(19),3-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4)-α-L-arabinopranosyl-oleanol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4);两头尖皂苷R_(20)(raddeanoside R_(20),3-O-α-L-rhamnopyanosyl-(1→2) andβ-D-glucopy-ranosyl-(1→6)-0-β-D-glucopyranosyl-(1→4)-α-L-arabinopranosyl)-oleanol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ide 15)。其它22个化合物鉴定为:亚油酸(linoleic acid 1),3-乙酰齐敦果酸(3-acetyloleanolic acid 2),羽扇豆醇(lupeol 3),桦皮醇(betulin 4),桦皮酸(betulic acid 5),薯预皂苷元(diosgenins 6),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 7),β→谷甾醇(β→sitosterol 8),两头尖皂苷R_0(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3-O-α-L-arabinopyranoside 9),五加苷K(oleanolic acid3-O-α-L-rhamnopyranosyl-(1→2)-a-L-arabinopyranoside eleutheroside K 10),oleanolic acid-3-O-a-L-rhamno 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a-L-arabinopyranoside 11),两头尖皂苷R_3(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2)-α-L-arabino pranosyl-oleanolic acid12),常春藤皂苷B(hederasaponin B,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 28-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13),heder acholchisideE(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α-L-arabinopyra nosyl oleanolic acid 2 8-O-α-L-rhaln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16)两头尖皂苷R_(16) (3-O-α-L-arabinopyrnosyl (1→3)-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α-L-arabinopyrnosyl oleanolic acid 28- 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17),两头尖皂苷R_(17)(3-O-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3)-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nosyl oleanolic acid 28-O-α-L-rh amnop 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18),两头尖皂苷R_(18)(3-O-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nosyl olean olic acid 28-O-α-L-rhamn 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6)-β-D- glucopyranoside 19), Leonloside D (3-O-β-D-glucopyranoside-(1→4)-a-L-arabinopyranosyl 27- hydroxyol- eanolic acid 28-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 (1→6)-β-D-glucopy- ranoside 20),hederacholichiside F (3-O-β-D-glucoyranosy-(1→4)- [α-L→rhamno- 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 27-hyd roxyoleanolic acid 28-O-α-L- 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lranoside 21),两头尖皂苷R_9(3-O-α-L-rham nopyranosyl-(1→2)-β-D- glucopyranosyl-(1→2)-α-L-arabinopranosyl 27-hydroxyol eanolic acid 28-O-α-L-rhamnopyranosyl (1→4)-β-D- glucopyranosyl (1→6)-β-D-glucopyr anoside 22),两头尖皂苷R_8(3-O-α-L-rhamnopyranosyl -(1→2)-β-D -glucop yranosyl-(1→2)-α-L-arabinopranosyl- oleanolic acid 28-O-α-L- rhamnopyranosyl (1→4)-β-D-glucop yranosyl(1→6)-β-D-glu copyranoside 23),卫予醇(evonymitol 24)。 2.对两头尖脂肪油类成分进行GC-MS分析,鉴定出50个化学成分;柱层析分离过程中的油状物进行GC-MS分析,鉴定出32个化学成分。 3.初步研究了两头尖总皂苷的活性部位及单体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抗肿瘤 a.对S_(180)和肝癌小鼠抗肿瘤活性初筛; 结论:体现该次提取物存在抗癌作用,但抑瘤效果不强; b.单体化合物(化合物10-15)和精制两头尖总皂苷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 结论:化合物10、11、12连有2-3个糖,只有3位连接糖,抑瘤作用显著;化合物13、14、15连有5个糖,3、28位双糖链,无抑瘤作用。 精制两头尖总皂苷是两头尖药材经乙醇提取后,用D101大孔树脂富集、D941大孔树脂脱色干燥而得,抑瘤效果没有两头尖总皂苷效果好,因为在除杂过程中去除了一部分极性小的化合物,也进一步说明随着两头尖中皂苷极性大(糖链延长,),抑瘤率随之降低。 (2)抗炎 两头尖不同提取部位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确定其正丁醇层及水层的抗炎活性较强。 4.对两头尖生物学研究进行了整理 对两头尖从植物基源、药材性状、资源分布等进行了研究整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中草药》2005年第36卷第1~12期(总第391~403)总目次[J];中草药;2005年12期
2 史大永;韩丽君;孙杰;袁兆慧;杨永春;石建功;范晓;;刺状鱼栖苔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年11期
3 赵琪;刘娟;王福男;刘桂范;王桂芝;张琨;;短柄小连翘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年11期
4 赵云;阮金兰;王金辉;丛悦;宋爽;;猫爪草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10年05期
5 武新亮;赵敏;邹连春;王亚男;王大成;李玉山;邓旭明;;北五味子藤茎的化学成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02期
6 匡海学;张宁;陆志博;;青翅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医药信息;1985年03期
7 黄灶华;洪筱坤;;近十余年来大黄化学成分研究的进展[J];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学院;1996年Z1期
8 赵晓亚,孙汉董,吴继洲;冷水七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年08期
9 薛培凤,梁鸿,王邠,赵玉英;多裂委陵菜化学成分研究(英文)[J];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05年02期
10 张承忠,宋龙,李冲,魏玉辉,陶保全;单脉大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5年05期
11 王小宁,娄红祥;扁枝藓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5年15期
12 吴霞,杨峻山;阿育魏实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年13期
13 王焕弟,谭成玉,杜昱光,白雪芳,林炳承;藏药湿生扁蕾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5年14期
14 张占军,杨小生,朱文适,郝小江;土党参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5年08期
15 韩长日,朱国元,陈光英,张汉扬,毕和平,方宏勋;狭瓣鹰爪花的生物碱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年21期
16 阮汉利;张勇慧;皮慧芳;赵薇;吴继洲;;蛇菰的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年01期
17 陈伟;李子燕;羊晓东;赵静峰;杨靖华;李良;;银叶巴豆的化学成分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18 阮汉利;张悦;张勇慧;皮慧芳;吴继洲;;湖北大戟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年09期
19 林敬明;刘煜;罗荣城;;半枝莲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现状[J];中药材;2006年04期
20 廖华卫;刘恩桂;王定勇;;杨梅树皮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南药学;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琛;周光雄;叶文才;;春砂仁化学成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芬;张贵杰;徐嵩;于鹏飞;庾石山;;格木内生真菌化学成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俊宏;柏健;杜丹;庾石山;;鸦胆子化学成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植飞;孔令义;彭司勋;;中药大蓟的化学成分研究[A];全国第5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曹家庆;赵余庆;;苦瓜酸水解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王倩;邹坤;;吉祥草化学成分研究[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桑志高;李冬利;陶美华;涂国全;章卫民;;栓菌Trametes sp.G048的化学成分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张铁军;门田重利;Arjun H BANSKOTA;;荆三棱化学成分研究(Ⅰ)[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9 刘春力;段营辉;戴毅;姚新生;;甘松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李菲;李创军;杨敬芝;张东明;;广藿香梗化学成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鸿立;两头尖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沈杰;藤黄属两种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3 袁叶飞;青天葵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孙杰;两种海藻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5 秦文杰;短柱肖菝葜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乌力吉特古斯;草乌的民族医药学及草乌叶药理实验和化学成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7 陆娟;狗枣猕猴桃叶化学成分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邹连春;西藏胡黄连的化学成分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陈立;石蝉草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10 刘新桥;中药山慈菇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磊;生姜和延胡索的化学成分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蓝晓聪;两种民族地区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何健;蒙药玉簪花质量标准及化学成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咸丽娜;细柱五加茎的化学成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龚雪龙;苦皮藤根皮的化学成分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李远彬;巴戟天化学成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张立平;板蓝根的化学成分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8 苗艳丽;掌叶蜂斗菜化学成分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吴秋红;木里橐吾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吴漫晔;瑞香狼毒药材化学成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瞿凌云 通讯员 曹南燕;用化学方法探究地球[N];长江日报;2005年
2 屠鹏飞;八大问题 掣肘中药质量标准提高[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杨峻山蔡少青 林瑞超 王智民 屠鹏飞;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焕发生机[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陈德华;中药现代化应关注中药化学成分与复方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梅全喜;广东土牛膝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6 赵欣 姜志伟 记者 吕瑞东;加强长白山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N];吉林日报;2009年
7 记者 白毅;五味子科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可喜[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主管中药师、江西省全南县中医院 廖伟坤主治中医师、江西省全南县中医院 许建红;岭南五指毛桃研究评价[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2004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奖项目(二)[N];中国医药报;2005年
10 梁日欣 肖永庆 高伟;川芎内酯A具抗心肌缺血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