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价值及实现研究
【摘要】:通用技术课程作为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新增设的一门必修课,从进入第一批实验区实施以来至今已有七年时间,但关于课程存在的合理性仍然众说纷纭。课程价值是课程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它制约着课程的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用以指引教师行动、规约学生的发展方向。
本研究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等,从理论上透视通用技术课程的独特价值,并从实践上分析课程实施层面通用技术课程价值的落实情况,目的在于揭示当今社会和教育背景下应该赋予通用技术课程的价值,探寻成功实施通用技术课程的路径,为我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首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瑞典等国家的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和文献分析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得出国际上通用技术课程价值定位的共性特点,即重视对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面向学生未来生活与就业、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在重视技术素养的同时注意发挥技术课程的综合素养教育功能。
在对国外技术课程价值分析的基础上,以课程要素的哲学观、高中生学习理论以及课程与教学论相关理论为基础,以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高中技术教育历史发展的价值定位分析为实践依据,构建了我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纵观我国不同时期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结合国际上对技术课程的价值定位可以看出,通用技术课程价值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展,其中基本生产技术教育、职业定向教育、面向生活教育、劳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等已成为通用技术课程普遍追求的价值内容;传统性与时代性、结构层次性是通用技术课程价值体系的主要特点。
依据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价值体系的框架,本研究对通用技术教师的课程价值观及课程价值取向、学生的课程价值取向及表现、实施层面影响通用技术课程价值实现因素进行了研究。总体上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价值持肯定的态度,对课程的满意度、实用性、难易度、必要性、效果等有很高的认同,在整个课程价值体系中,学生特别是对通用技术课程的促进生活价值、提高技术素养价值和培养实践能力价值这几项上认同的比例最高,但在课程行为上表现出极大地不重视;在通用技术课程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感知的通用技术课程价值即在实施中变为现实的课程价值包括面向生活、培养动手能力、促进学科学习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从学生的技术素养发展来看,学生获得了有关技术的相关知识,但这些知识在学生身上体现的是零星的、不系统的、缺乏连贯性的,而且不同教师实施的通用技术课程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差别很大。教师虽然重视了技术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但学生的掌握仅限于了解,在技术行为能力上学生独立进行技术操作活动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缺乏正确的判断。
总体上通用技术教师对于通用技术课程持有肯定的态度,就目前校内外实施环境而言,通用技术教师认为课程价值取向应该以面向生活教育和综合素养教育为主,这一点从教师的目标取向、内容取向、方法取向上可以看出。实施层面表现出的这些特征根源在于学生本身、通用技术课程价值定位以及各种技术性、环境性中介因素的影响。
根据上述研究和发现,本研究对取得通用技术课程的有效实施提出了具体建议,包括重建当代我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价值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课程评价机制,为通用技术课程价值实现提供技术保障;开发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库,为课程价值实现提供环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