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培养研究

王娜  
【摘要】:我国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高校学生骨干群体是这个基地中的先进分子,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中坚力量,是沟通师生感情、传递师生信息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关系到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特别是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剧增,高校学生骨干群体的作用就更加明显。因此,提高高校学生骨干群体的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过硬的学生骨干队伍,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学生骨干群体的建设也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 本文将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同高校培养目标联系,同高校思想工作的方法创新联系,在总结我国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建设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外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建设创新要求,尝试探索出一套符合当今高校学生骨干群体特点的培养新模式。 本论文分为七章。 第一章,从高校学生群体的界定、总体特征两个方面论述高校学生群体的现状。对于高校学生骨干群体的研究主要从概念界定、群体特征、群体地位与作用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本文将高校学生骨干群体界定为: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对大学生群体有引领作用的优秀学生。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体及先进群体的理论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青年理论、人的社会化理论、接班人理论;还有多学科视野中的青年理论和群体的一般理论。 第三章,梳理我国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建设的历史进程,介绍了高校学生骨干群体的优良传统,分析了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待优化的地方。本章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十七年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五个阶段对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建设的历史进程进行梳理。认为高校学生骨干群体的优良传统主要体现在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建设培养,将学生骨干培养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相衔接,为骨干培养工作奠定了基调;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建设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深入研究,不断创新,始终保持着理论基础的先进性;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建设始终在党团组织领导下,深入持续地开展工作,始终保持着建设方向的正确性;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建设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社会基层,始终保持着建设的扎实性;高校学生骨干群体的建设始终以青年的发展为前提,与时俱进,建设方法及措施始终保持着时代性。 第四章,对国外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建设的借鉴研究。首先了解国外高校学生骨干群体的分布及特征,国外高校学生骨干群体的活动内容及作用影响等;重点借鉴国外学生骨干群体的培养模式即教学培养模式—理论实践相结合、学生事务管理模式—规范与服务相结合。 第五章,对我国高校学生骨干群体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包括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分布样态分析,即学生组织的属性、结构、类型以及高校学生骨干群体的组织分布及能力形成;高校学生骨干群体素质现状从思想道德素质、业务能力素质、社会交往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培养状况从学生骨干选拔、培训模式、考核监督体系、激励机制、保障体系等几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我国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培养存在四个主要问题即:忽视科学选拔机制,缺乏个性目标培养;缺乏系统培训形式,忽视心理疏导课程;轻视竞争机制考核,缺乏动态监督评估;激励方式倾向功利,缺乏明晰保障体系。 第六章,主要探讨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培育的途径和培养模式问题。首先确定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培养的基本理念:人格的魅力、学习的楷模、工作的典范。再次确定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培养的目标与内容,我们将高校学生骨干群体的培养目标分为为四个层次,逐层递进,他们是基础层—学习能力与工作能力;主导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层—领导能力、卓越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拓展层—兴趣爱好与个人才艺。最后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和高校学生骨干群体特点的培养路径及方法,即将社会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设计多维成长路径,包括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育人功能、实施“三维导师制”、成立“学生骨干学校”、开展多层次社会实践活动、引入评价与反思措施、着重加强骨干群体中坚力量的培养;方向主导与成长规律相结合,营造整体联动格局;建立“选”、“培”、“激”、“考”的培养保障机制。 第七章,主要论述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培育的管理体系建设。高校学生骨干群体的管理体系建设包括高校学生骨干群体的管理机构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机构建设主要从明确高校学生骨干群体的特质和总体培养目标出发,规范设立各类学生群体及内部构成与职责权限,从而建立科学、严密管理体系。管理队伍建设主要包括学生政工干部队伍的培育机制及培育途径建设,最后还要突出党团组织在高校学生骨干群体管理中的作用发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韩承敏,戈雪芬;大中学衔接培养优秀学生骨干入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李秀红;谈如何发挥青年学生的骨干作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孙体楠;;高校学生骨干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的构成[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4期
4 植旭明;;用战略思维指导学生骨干的成长[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6期
5 文玖富;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认识和体会[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6 谷广文;谈如何做好学生工作[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金芳芳;马元超;卓聪聪;;高校学生骨干培养体系探索[J];内江科技;2009年02期
8 左敏;崔笛;;学生骨干在学生自我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功能探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3期
9 孙体楠;;高校学生骨干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培养的关键环节[J];学理论;2011年02期
10 汪奕君;叶楠;朱晨;毛梅清;顿蒙;;探索学生骨干带动青年创新模式,实现共青团基层组织网络全面覆盖——以武汉大学“青春领航”学生骨干服务岗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1年18期
11 宗转运 ,翟富生;高校落实德育首位应加强四支队伍建设[J];南都学坛;1993年01期
12 魏学庆;唐瑶;万洁;吴志涛;;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骨干的培养[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13 姜泽澄;浅议高等学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14 聂强;重视学生骨干队伍建设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5 卫根泉,薛旺禄;高校学生工作中学生骨干选用问题的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6 席晓兰;;对辅导员工作和任务的新认识[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34期
17 朱秀;宋立峰;张迎春;;胜任力模型在高校学生骨干选拔中的应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7期
18 徐光井;我院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优秀建设人才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9 赵自明,上官义勤;“双裁制”在高校足球比赛中的运用与研究[J];洛阳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0 何进;房超;王艳;;加强学生骨干团队建设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助体系[J];思想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育红;马述伟;陈俊傲;;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骨干培养中的探索[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刘万涛;;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认识和体会[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华北电力大学[A];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2006年学术研讨与工作研讨会会议文件[C];2006年
4 林敦川;;关于办好我校业余党校的思考[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1990年会议论文汇编[C];1990年
5 ;清华大学[A];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2006年学术研讨与工作研讨会会议文件[C];2006年
6 张立成;;加强宿舍文明建设 精心培育“四有”新人[A];研究与交流——北京高校后勤学生公寓工作研究论文集[C];2003年
7 ;北京大学[A];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2006年学术研讨与工作研讨会会议文件[C];2006年
8 沈克祥;孔燕;宋怡;;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多元立体模式的构建[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洋;李芳;;团体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10 杨维杰;;农高职大专生心理特征及其引导[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宏树;高等学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梁柯;新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3 郑皓;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杨田;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5 贾元昌;后现代思潮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和创新[D];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
6 姜楠;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兴华;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张健;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9 余彧;大学生思想行为现状、问题及其引导方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张颖颖;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首席记者 杨帆 实习生 张小凤;全国知名大学学生骨干 来渝投身社会实践[N];重庆日报;2010年
2 张欣;让学生骨干凝聚校园精英[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记者 赵正元;北京三年培训三千高校政工学生骨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张玉清 李国文 黄书波;他们为何不一样[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记者 谢苗枫实习生 赵思华 通讯员 饶玲;210名学生骨干学当“村官”[N];南方日报;2008年
6 记者 王皓;96名英才学员重走长征路[N];北京日报;2006年
7 孙明;北大创新“四个新一代”先锋人才培养机制[N];人民日报;2007年
8 记者 陈明亮;北大学子街头协管交通[N];昆明日报;2009年
9 华中师范大学 宋智勇 王茂胜 涂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N];湖北日报;2010年
10 新华社记者 贾楠;纪念英雄·思考责任·传承精神[N];人民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