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绿汀与中国现当代音乐教育
【摘要】:当时代的足音迈进一个新世纪之后,仿佛一切都在预兆着中国从此开启新的篇章,国民从曙光中打开了沉睡已久的情怀,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思潮中渐生希冀,一切都展现着新中国的新气象。在近代中国,在各个领域中均呈现了进步的足迹。很难想象从原始的河姆渡人吹响第一个笛音后,国人是怎样开启自己的音乐文化传承的。这一路充满了声舞魅影、流光溢彩的辛酸递进,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铸造起对自然、生命、社会、人心等弥久而绵长的国音。
近代中国的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固然有时代带来的期许与无奈,但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几代中国音乐家为民族音乐发展带来的希望与感叹,而在这其中,贺绿汀又堪称杰出之代表。贺绿汀先生是中国现当代音乐界最具广泛影响的著名音乐家和教育家之一。先生从出生到逝世,几乎走完了整个二十世纪。他经历了清王朝的最后统治、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文革、改革开放和世纪之交这几乎所有的二十世纪重大历史节点,亲身感悟并体验了国家社会的变革发展和中国音乐、音乐教育的变革发展,因此可以说,他的音乐成就深深的刻上了浓厚的时代烙印,他的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更是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通观贺绿汀先生的音乐教育与创作生涯,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不断涌现,音乐教育实践不断深入,音乐教育思想不断成熟,可以说,他在音乐教育与创作方面的不懈探索和杰出成就,不仅在当时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今天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极强的参考借鉴意义和不可估量的影响。当代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整体应向何处去,教育思想应如何进一步丰富,教育实践应如何不断完善,音乐教育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所有这些极为现实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解决。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在深入考量解决当前形势和问题的同时,系统归纳和解读百余年来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从中找出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重要人物进行分析,从历史进程中找寻问题的答案。这样,就需要有一位既完整经历过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百余年来发展和变革,又在音乐创作和教育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物来供我们研究,而这个人,就是贺绿汀。本文所要论述的核心内容,不言自明,正是贺绿汀与中国现当代音乐教育。
本文基于贺绿汀的在中国现当代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思想生成与实践历程,以“一以贯之,美育当先,‘教’‘学’相长,‘教’‘育’结合,教学为基,育人为本”为研究的核心思路,以贺绿汀的音乐理想与观念、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为研究的重点,除去绪论和余论部分,全文共分五章。
绪论主要写了四部分内容:点明了问题提出的原因和研究的切入视角;对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综述,阐述了研究现状;厘清论文研究思路、整体结构;介绍了研究方法。
第一章,全面归纳总结贺绿汀的生平和论学背景。本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集中梳理贺绿汀的生平,突出展示其作为“硬骨头音乐家”和“人民的音乐家”的显著特征和特质。第二部分,主要论述贺绿汀的论学背景,立足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将其从事音乐创作、音乐教育与研究的历程分为两段,即第一段:建国前——“戎马倥偬上半生”;第二段:建国后——“荣辱不惊半世纪”。
第二章,阐明了贺绿汀的音乐理想与观念。本章着重对贺绿汀音乐创作过程中的“三大亮点”进行了集中论述与评析,即音乐创作之路、音乐艺术家的修养与音乐美学思想。
第三章,对贺绿汀的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成就进行研究。本章首先对贺绿汀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进行了综述和定位,并指出其在贺绿汀音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接下来,文章分别从音乐教育战略思考、音乐人才培养模式、音乐教育教学方式、民族音乐教育实践、音乐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反思、音乐教育体制细节等六个方面对贺绿汀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内容进行了系统论述,并在最后概括总结了其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的成就。
第四章,对贺绿汀的音乐教育思想的学理基础进行研究。本章尝试有别于前人研究方式和研究视角,对贺绿汀音乐教育思想体系的学理基础进行详细论证与深入剖析,系统阐明其音乐教育思想实质上是对毛泽东文艺理论思想的继承与发扬、对中国近代音乐美育观的思考与延展和对布鲁纳、皮亚杰等西方心理学家心理学理论的借鉴与运用。
第五章,首先论述了贺绿汀音乐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接下来集中论述了贺绿汀之于中国当代音乐教育的忧思,并由此引发系统论述了中国当前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本章最后全面揭示了贺绿汀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的重要启示,以期对当前教育与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最后,在论文的余论部分,对绪论部分的问题予以解答,提出创新点、不足之处及可进一步完善和研究的相关问题,对中国音乐教育、音乐美学与美育等若干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