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健康信念影响的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不同的运动项目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健康信念影响的差异,并检验健康信念在运动干预影响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中介变量,为教育、预防及干预大学生应对心理压力提供实证数据,并进一步为从运动项目和中介的视角选择合理的干预方案改善大学生心理压力提供重要的实践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验、数理统计等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20名大学生志愿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实验组-对照组的组内、组间(前-后)测试对比设计自然实验法,实验周期为16周,每周锻炼3次,每次1.5小时,实验组按照个人的意愿来选择自己愿意参与的足球俱乐部(15人)、篮球俱乐部(15人)、排球俱乐部(15人)、羽毛球俱乐部(15人)、乒乓球俱乐部(15人)、轮滑俱乐部(15人)和武术俱乐部(15人),对照组(15人)则按照正常的生活计划进行。通过测试实验前、后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健康信念的各维度水平的变化,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检验不同运动项目对心理压力和健康信念的影响及体育运动干预影响心理压力的路径。结果:(1)体育锻炼能积极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但存在显著的运动项目特征,对心理压力改善效应强度依次为:足球和篮球、排球、乒乓球和羽毛球、武术和轮滑。(2)体育锻炼能积极影响大学生的健康信念,但不存在显著的运动项目特征。(3)不同运动项目干预不仅可以直接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水平,也可以通过健康信念这一中介变量来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水平。建议:(1)在对大学生心理压力高危群体进行体育锻炼干预时,大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是运动干预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不同运动项目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压力存在“选择性”,如果执意或盲目的去选择运动项目来作为干预的手段,可能会导致“物极必反”的效果。(2)在运动干预过程中可利用健康信念在体育锻炼与心理压力之间的中介效应,对心理压力高危大学生进行健康信念辅导,这样更加利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