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退火对氧化铁中掺杂钛的激活效应及其光电化学水分解性能影响的研究
【摘要】:光电化学分解水体系是提供新型清洁能源的一条重要途径。掺杂的窄带隙半导体光阳极既具有较高的太阳光利用率,又能获得较好的电荷传输特性。但掺杂的有效性问题一直是制约光阳极光电化学性能的重要因素。高温退火可以使杂质原子发生更有效的替位,但是长时间的高温退火会对衬底造成破坏。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钛掺杂氧化铁(Ti:Fe_2O_3)作为光阳极,进行高温快速退火处理,研究了高温快速退火对掺杂Ti原子的激活作用以及对Ti:Fe_2O_3光阳极的光电化学分解水性能的提升作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不同浓度(0%-10 a.t.%)的钛掺杂氧化铁(Ti:Fe_2O_3)作为光阳极,分别进行传统马弗炉500℃与高温快速退火炉700℃退火处理。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退火方法相比,高温快速退火更加有效地激活了Fe_2O_3光阳极中掺杂的Ti,使Ti更有效地替位掺杂到Fe_2O_3晶格中:显著提高了载流子浓度、电导率以及电荷界面转移性能,得到了较大的光电流。其中,5%-Ti:Fe_2O_3-700的载流子浓度达到1.353×10~(19) cm~(-3),光电流达到了0.91mA/cm~2(1.23 V vs.RHE),分别为5%-Ti:Fe_2O_3-500样品的19.33倍、6倍。针对样品产氧动力学不足的问题,通过表面修饰Co-Pi作为助催化剂。结果表明:Co-Pi的修饰使开启电压和平带电位明显负移。2.采用激光退火的方式对5%-Ti:Fe_2O_3样品进行处理,通过调节脉冲激光的波长,激光脉冲能量和激光脉冲次数优化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对于钛掺杂氧化铁光阳极,激光波长为450 nm、激光脉冲能量为15 mJ、脉冲次数为20次时,得到最优的光电化学性能:激光退火后样品的光电流为0.486 mA/cm~2(1.23 V vs.RHE),载流子浓度为1.29×10~(19) cm~(-3),分别是未退火样品的1.83倍和10.07倍,说明激光退火能够有效激活掺杂钛,提高样品的载流子浓度。而且电化学阻抗和电荷转移效率测试表明,激光退火同时提高了5%-Ti:Fe_2O_3的电荷传输和电荷转移能力。
|
|
|
|
1 |
张魁武;;半导体材料激光退火技术研究(一)[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8年02期 |
2 |
张魁武;;半导体激光退火原理[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8年01期 |
3 |
肖鸿飞,苗俊;半导体进行激光退火时预热温度的计算[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4 |
;激光退火硅材料的照相监测[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1997年06期 |
5 |
史永基;硅激光退火动力学[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1986年03期 |
6 |
;知识讲座[J];半导体情报;1987年02期 |
7 |
龚琰民;;用离子注入和连续波CO_2激光退火法制作Hg_(1-x)Cd_xTep~+n光电二极管[J];红外与激光技术;1987年02期 |
8 |
王顺,李琼,林成鲁;中子辐照单晶硅与激光退火制备SOI结构的研究[J];中国激光;1988年11期 |
9 |
刘世杰,S.U.CAMPISANO,E.RIMINI;离子注入GaAs的脉冲激光退火[J];物理学报;1988年05期 |
10 |
倪新伯,孙重文,陈文彪,卢庆千;~(111)In离子在Ag中反冲引起的辐射损伤及激光退火效应[J];金属学报;1988年02期 |
11 |
王青圃,杨旭东,赵圣之,王公堂,程兴奎,岳书彬;掺钇非晶硅薄膜的激光退火[J];激光杂志;1989年01期 |
12 |
钱佑华,冷静民,林成鲁,邢昆山;高剂量离子注入激光退火SOM上硅膜的Raman光谱[J];半导体学报;1989年06期 |
13 |
郑孝敬;;硅片激光退火后熔融的新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3年03期 |
14 |
宇飞;;半导体的激光退火[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79年10期 |
15 |
田晋;延君;;离子注入半导体的激光退火[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79年12期 |
16 |
路福荣;;半导体激光退火[J];光电子.激光;1984年02期 |
17 |
宇飞;;两家公司供应激光退火机[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79年11期 |
18 |
王巧霞;;一种很有前途的退火工艺——激光退火[J];半导体设备;1979年02期 |
19 |
王秀春;激光退火技术及其在器件中的应用[J];微电子学;1980年01期 |
20 |
刘尚合,卢武星,姬成周,张通和;砷注入硅的激光退火和热退火特性[J];物理;198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