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法治教育内容一体化研究
【摘要】: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法治思维的形成与法治素养的提升对于法治中国建设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强调广大青年要明规守纪、敬畏法律,“做到在法治之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1))在我国,思政课是法治教育的主渠道,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法治教育内容是否符合法治中国建设需要、能否根据学段特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设计对关乎青少年法治教育实效。但是目前来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法治教育内容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重复、脱节、倒置等衔接不畅的问题,通过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法治教育内容一体化进一步展开研究推动破解这些现实难题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培养时代新人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迫切要求。具体来说本文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法治教育内容一体化的理论阐释。首先在辨析“法治与法制”、“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思政课一体化与教材法治教育内容一体化”几个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法治教育内容一体化概念的本质性认识。其次,研究如何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一般系统论这些基础理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法治教育内容一体化。第二部分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法治教育内容一体化的历史沿革。根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历史上比较重要的国家文件,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法治教育内容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划分了萌芽期、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深化期五个发展阶段,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第三部分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法治教育内容一体化的现状审视。分析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法治教育内容一体化在内容呈现和组织保障方面的建设成效,总结无益重复、断层脱节、内容倒挂等亟需突破的衔接问题,并且剖析问题成因。第四部分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法治教育内容一体化的实践路径。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法治教育内容一体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统筹安排、贴近学生、面向未来的思路,从完善教材编审制度、提高内容衔接耦合度、健全跟踪反馈机制三方面探索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