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县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摘要】:
作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核心项目,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中自然与人文交叉最为密切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的下垫面因子,是引起全球环境变化及区域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也成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问题。本文以位于松嫩沙地东缘、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域的长岭县作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普查资料和野外采样、室内测量等数据,在GIS的支持下,对长岭县1981-200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气候要素和土壤环境要素的影响,为长岭县土地利用优化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全文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综述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作用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有关研究中的不足与缺憾,提出了本研究的基本设想、意义和目标;第二章介绍了研究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第三章是通过对遥感数据的解译,利用GIS的数据输入、编辑、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对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图进行叠加分析,分别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幅度、速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换的空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1981~2000年这二十年间,长岭县的土地利用变化总的趋势是:耕地、林地和盐碱地面积增加,水域、居工用地变化不大,未利用地部分已被利用,草地面积急剧减少,并伴随着日益加剧的沙化和盐碱化。这种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的产生是人口增加和农业用地结构调整的结果。第四章在介绍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气候变化的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气温和降水的影响,长岭县作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典型区,其土地利用是向着使地表植被覆盖减少的方向变化的,因而既增
摘要
加了地表径流又使地表温度升高。这种变化对气候要素的影响是:从
1981年到2000年,长岭县基本上处于稳定的增温期和降水减少阶段。
研究还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是近些年沙尘
暴频发的诱发原因之一。第五章讨论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环境的影
响。20年来,耕地的养分水平下降很大,草地的养分水平退化明显,
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不显著;20年间林地和耕地的土壤退化程度有
所缓和,但不明显;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养分水平差异如下:草地>
林地>耕地,说明了退耕还林还草的必要性。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
的转换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表明,开垦草地和砍伐林地变为耕地,
会使士壤养分含量大大下降。第六章研究了精准农业与土地利用优化
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土地利用优化走向信息化道路的必要性。
|
|
|
|
1 |
王兴中,刘彦随;中国大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空间阻力关系机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7年01期 |
2 |
陈浮,陈刚,包浩生,彭补拙;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及人文驱动力机制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03期 |
3 |
杨桄,刘湘南,王平,卢珊;松嫩沙地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机制分析——以吉林省前郭县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4 |
韦素琼,陈健飞;福建省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趋势预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5 |
张蕾娜;基于水文站划分的子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分析——以密云水库上游白河流域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年02期 |
6 |
吴先华;;耕地非农化研究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1期 |
7 |
郑艳;吴丽娜;;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福建省长乐市为例[J];高师理科学刊;2007年05期 |
8 |
杜诚程;李江;;浅析我国城市化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影响[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9期 |
9 |
刘喜广;;区域环境承载力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山东省垦利县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6期 |
10 |
郭荣中;申海建;;湖南省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6期 |
11 |
冯凌;石培华;;基于广义资本概念的土地利用变化再分析[J];经济地理;2009年01期 |
12 |
陈瑞琴;;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土地格局变化预测——以青岛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年01期 |
13 |
于智强;;基于ERDAS IMAGE软件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提取[J];科技广场;2009年05期 |
14 |
;土地资源[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9年03期 |
15 |
张伟;张宏业;王秀红;张红旗;杨阳;;伊犁新垦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资源科学;2009年12期 |
16 |
杜东升;林文实;李江南;杨大勇;叶晓阳;;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夏季6月气候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17 |
曹丽娟;张冬峰;张勇;董文杰;;土地利用变化对长江流域气候及水文过程影响的敏感性研究[J];大气科学;2010年04期 |
18 |
夏斌;陈健坤;李军;聂云峰;;丘陵红壤区土地利用变化及人文驱动因素分析——以井冈山市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5期 |
19 |
索俊锋;蒋来福;;小城镇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千岛湖镇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
20 |
刘维德,冯云怀,陈洁;郑州市北郊土地利用变化的调查与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1989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