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草原重度盐碱化草地玉米秸秆改良研究
【摘要】:
本实验以松嫩重度盐碱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裸碱斑表面种子流研究为改良盐碱化草地改良提供了理论和指导,同时开展了扦插玉米秸秆法改良盐碱地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1)裸碱斑表面种子流巨大,种类组成丰富,且耐盐碱的一年生植物种子数量占绝对优势,但裸碱斑种子截留率极低。从而为盐碱地改良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即:种子缺乏是裸碱斑长期裸露的重要原因;裸碱斑表面流通过的种子量很大且耐盐碱的先锋植物种子丰富,如能采用有效的方式截留通过裸碱斑的种子,可快速恢复裸碱地的植被。
(2)扦插玉米秸秆改良盐碱地是一种新的生态工程方法,该方法在不进行人为播种的条件下,仅通过直接扦插玉米秸秆来改良裸碱斑,且效果明显。裸碱地上,不进行人为播种仅通过扦插玉米秸秆处理后,可以有效的截留一定量的耐盐碱植物的种子,尤其是虎尾草种子,并使植株成功生长繁殖;由于秸秆分解和地表植株覆盖的双重作用,土壤理化性质各项指标有所改善;该方法治理成本低,约为250元/hm~2,但虎尾草产量不高。
(3)裸碱斑上扦插玉米秸秆补播虎尾草和翻耙后扦插玉米秸秆补播虎尾草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法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两种处理的单丛虎尾草生物量分别达到27.99+12.27克/丛和53.03+14.99克/丛,虎尾草生长良好,且虎尾草在两种处理中均能顺利繁殖,为下一年植物生长提供了种子来源。该方法治理成本低,处理Ⅰ成本约为300元/hm~2,处理Ⅱ成本约为700元/hm~2,因此补播虎尾草的方法是更可取,尤其在裸碱斑上直接扦插玉米秸秆补播虎尾草的方法成本更低、操作简单,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1 |
白琪林,陈绍江,董晓玲,孟庆祥,严衍禄,戴景瑞;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玉米秸秆NDF与ADF含量[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年11期 |
2 |
张秀云;孙彬;;利用秸秆类纤维废料生产微生物饲料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12期 |
3 |
孙勇;杨刚;张金平;李佐虎;;ICP-AES法测定玉米秸秆中的微量元素含量[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02期 |
4 |
武元;;搞好玉米秸秆还田 提升土壤有机质[J];科技信息;2009年15期 |
5 |
李日强,张峰;不同菌株固态发酵玉米秸秆生产饲料蛋白的比较研究[J];生态学报;2001年09期 |
6 |
张学成;李文琴;辛总秀;;纤维素复合酶在秸秆饲喂奶牛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7 |
梁枝荣,张清文,周志强,郭生;应用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新技术[J];微生物学通报;2000年06期 |
8 |
何念鹏,吴泠,姜世成,周道玮;扦插玉米秸秆改良松嫩平原次生光碱斑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6期 |
9 |
严文岱;周东凯;杨翔华;;玉米秸秆纤维素分解菌的选育研究[J];生物学杂志;2005年06期 |
10 |
徐浩;;秸秆还田要把握好七个关键环节[J];科技致富向导;2008年15期 |
11 |
陈兴丽;周建斌;刘建亮;高忠霞;杨学云;;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秸秆碳氮比及其矿化特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9年02期 |
12 |
王歌;王丽;王一帆;王林嵩;;玉米秸秆预处理优化实验条件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
13 |
夏黎明,代淑梅,岑沛霖;应用固定化里氏木霉糖化玉米秆纤维素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1998年02期 |
14 |
张红莲,郭爱莲,何钧,郭路军,卫静;采用阶段处理和多菌种固态发酵玉米秸秆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15 |
解洪业;;应用微生物制剂处理(发酵)玉米秸秆的试验研究[J];青海科技;2007年03期 |
16 |
张福臣;高永生;何洪涛;刘炳友;付云江;;齐齐哈尔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2007年09期 |
17 |
宋公明;刘娇;薛冬桦;;酵母发酵玉米秸秆水解液产麦角甾醇应用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8年12期 |
18 |
李秀荣;;介休市秸秆发电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11期 |
19 |
陈牧;黄阳;连之娜;徐勇;欧阳嘉;勇强;余世袁;;玉米秸秆不同部位的组成及其对预处理的影响[J];生物加工过程;2010年06期 |
20 |
李日强;王爱英;孔令冬;;一株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选育[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