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杜鲁门政府国家安全政策研究

詹欣  
【摘要】:本论文以美国国家安全政策文件NSC7号、NSC20系列、NSC68 系列、NSCll4系列、NSCl35系列和NSCl41号为核心,整体上探讨 杜鲁门政府国家安全政策的演变。二战后针对苏联的威胁,杜鲁门政 府最初确立了以NSC20/4.号文件为核心的有限遏制战略,然而随着苏联成功进行第一次核试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杜鲁门政府丌始重新审查国家安全政策并出台了NSC68号文件,国家安全政策军事色 彩急剧加强。朝鲜战争的爆发和中国军队入朝参战进一步推动有限遏 制战略朝向全面遏制战略转化,然而由于美国及其盟国准备不足, NSCll4/1号文件建议加倍努力尽可能按照原定时间完成各项计划。随 着对外军事援助的加强和承担义务的扩大,杜鲁门政府全面遏制战略 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困扰着美国及其盟国,促使它们进行调整。 NSCl35/1号文件在确认基本安全目标没有变化的前提下,强调继续加 强对苏联的遏制,同时重新审查用于援助各地区的资源总量和分配优 先权问题。杜鲁门政府在临近交权的时候还出台了一份NSCl41号文. 件,但并没有得到新政府的认同,艾森豪威尔政府在上台后不久就另 起炉灶,重新制订了国家安全政策。 全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绪论介绍国内外学术界在杜鲁门政府国家安全政策问题上的研究 现状及其本课题的学术价值。 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考证了凯南遏制战略思想的形成以及杜鲁 门政府有限遏制战略的确立和实践。 第二章着重分析了杜鲁门政府从有限遏制战略向全面遏制战略演 变的过程,强调苏联成功进行第一次核试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朝鲜战争以及中国军队入朝参战等事件对遏制战略转变的影响。此外 本章尤为详细地分析了氢弹研制的决定和NSC68号文件的形成、演变 及其影响。 第三章论述了全面遏制战略的深化。详细分析全面遏制战略的探 WP=4 索以及NSCll4/1号文件形成及其内容,对于苏联意图和能力,尼采与 波伦在发生了分歧;最终导致NSCll4/2号文件。杜鲁门政府通过增加 军费开支,扩大对外援助,建立全球性同盟体系,使全面遏制战略进 一步深化。 第四章论述了全面遏制战略的终结。详细分析随着对外军事援助 的加强和承担义务的扩大,全面遏制战略所带来的困境以及作为调整 的NSCl35系列文件的形成及其演变、NSCl41号文件的内容及其地 位。 结论部分则概括了杜鲁门政府国家安全政策的特点及其历史地 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丕;乔治·凯南的“遏制”战略构想散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2 钟亚平;从美国“超越遏制战略”看全球化的实质[J];哲学研究;1999年12期
3 王玮;美国对苏遏制战略的起源──兼评NSC20号系列文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4 冯海沧,刘慧;论地缘政治因素对美国遏制战略的影响及启示[J];军事历史;2003年04期
5 张小明;我所认识的乔治·凯南[J];世界知识;2005年08期
6 东来;从遏制到合作[J];读书;1997年12期
7 刘中伟;;遏制战略的连贯、流变与衍生——评《遏制战略: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J];国际政治科学;2006年04期
8 孟宪晨;乔治·凯南[J];历史教学;1994年10期
9 何兰;美国冷战与遏制战略评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10 李存训;论杜鲁门的“公平施政”[J];世界历史;198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道同;郭秋琴;;论中共中央对志愿军入朝参战的战略决策[A];英明的决策,伟大的胜利——纪念抗美援朝胜利5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论文集[C];2001年
2 李久林;;毛泽东与抗美援朝[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汪小平;;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1950~1955)[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4 陶文钊;;试论新中国“一边倒”方针的历史必然性[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5 余子道;;旧金山和约和日蒋和约与美日的“台湾地位未定”论[A];九一八事变与近代中日关系——九一八事变7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6 孙思源;;国民政府与苏联在东北问题上的一幕进退[A];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C];2003年
7 牛军;;论马歇尔调处时期国共两党的对美政策[A];划时代的历史转折——“1949年的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8 时殷弘;;英国、印度与美国对华政策(1949——1950)[A];划时代的历史转折——“1949年的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9 牛军;;论马歇尔调处时期国共两党的对美政策[A];近代中国与世界——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0年
10 赵魁皓;;智慧和勇气的结晶——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出兵决策简述[A];英明的决策,伟大的胜利——纪念抗美援朝胜利5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詹欣;杜鲁门政府国家安全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建平;在“公平施政”的旗帜下——杜鲁门政府内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贵洪;超越均势[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守玉;论乔治·凯南的遏制理论与美国政府的遏制战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炎;约翰逊时期美国对老挝政策(1964—1968)[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付奋奎;1961-1975年美国对老挝政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汪运波;小泉政府的对华政策[D];山东大学;2005年
5 李少丹;美国对中苏同盟早期的认识、反应及政策影响(1949—1950)[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6 叶峻岭;苏联解体的美国因素及其深刻教训[D];武汉大学;2005年
7 门雄甲;乔治·布什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研究(1989—1993)[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妍;台湾问题的缘起与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1943-1954)[D];吉林大学;2006年
9 张凤艳;美国应对柏林封锁的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玲;战后初期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问题新探(1945—1949)[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勇 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缩减经费 美国遏制战略不放弃[N];世界报;2009年
2 钱文荣;美少数学者提出“G2”的真实意图[N];经济参考报;2009年
3 邓平洋;旧世界最后的外交“贵族”[N];南方周末;2005年
4 朱显有;黑社会犯罪遏制战略[N];人民公安报;2001年
5 冯俊扬;美国冷战政策“头号智囊”百岁而终[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6 沈丁立;国际合作才是安全之道[N];人民日报;2006年
7 见习记者 张策;红色大面积袭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8 杨晴川;军工复合体,引导美国前进?[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9 彭凯南;跨国公司为何关注“两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10 吴莹;相比对冲基金,SWF更是市场稳定力量[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