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金属氧酸盐为建筑块的超薄膜:从结构组装到功能构筑
【摘要】: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功能性分子材料的设计和获得是科学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多金属氧酸盐因其具有特定的结构和优越的光、电和磁等物理化学性质,已经成为构造新型功能材料的重要无机构筑块。借助于分子间弱的相互作用将多金属氧酸盐引入到纳米复合薄膜材料中,利用无机和有机组分的协同作用来诱导和产生新的功能特性,必定会给这种无机构筑块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创造更多的机会。
静电沉积技术是制备有机/无机超薄膜的一种有效方法,人们已经成功地实现了各种无机材料的组装,它们在非线形光学、导电膜、电致发光器件和传感器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基于以上观点,作者对含有多金属氧酸盐的多层膜及其性质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具体结果如下:
1.我们采用简单的吸收-沉积的方法原位合成了尺寸可控的Ag3PW12O40纳米粒子。连续吸收聚电解质即构筑成多层膜。关键之处在于利用多酸的酸性来控制PAA中与羧酸根离子配位的Ag+的释放量,从而控制纳米粒子的尺寸。同时,聚电解质也作为稳定剂,为纳米粒子的原位合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采用层接层组装技术制得了具有光/热致变色行为的POMs/PEI多层膜。经紫外光照射或热处理后,多层膜由无色变为蓝色,并在氧气存在下表现出可逆的变色行为。顺磁共振和光电子能谱证实了W6+被还原为W5+而呈现多蓝的特征蓝色。这是由于多金属氧酸盐和聚电解质协同作用的结果。
3.通过层接层组装技术制备了含有双缺位Dawson型杂多酸K17[Ln(P2Mo17O61)2] (Ln = Eu, Tb)与PAH的多层膜。多层膜的荧光光谱显示出稀土离子Ln3+的特征谱线。另外,多层膜的电化学行为也得到了很好的研究。
|
|
|
|
1 |
罗明洪;林深;张晓凤;林月绪;刘娇华;;钒取代多金属氧酸盐/聚酰胺-胺多层膜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2008年08期 |
2 |
周云山;张丽辉;张立娟;韩瑞雪;李豫豪;;巨轮型多金属氧酸盐纳米超薄多层膜的制备[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
3 |
杨秋明;冯珍鸽;蔡薇;王力;;PAH/(NaP_5W_(30)/PAH)_n多层膜光致变色性质的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4 |
张晓凤;温桂秀;刘丽华;陈秋玲;黄秋锋;林深;;[(PMo_(12)O_(40)~(3-))/PAMAM-Cu~(2+)]_n多层膜的制备和电化学行为[J];材料导报;2011年04期 |
5 |
王力;王芳;董乐;蔡慧农;;流动注射安培检测法检测海带中碘离子含量[J];应用化学;2008年07期 |
6 |
王力;黄炳强;谢兆雄;;多金属氧酸盐K_(17)[Ce(P_2Mo_(17)O_(61))_2]多层膜修饰电极的组装及其电化学行为[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年03期 |
7 |
孙德慧;张吉林;任慧娟;崔振峰;孙德新;;4,4′-联吡啶多钼酸盐的合成、结构与变色性质[J];物理化学学报;2010年05期 |
8 |
许林;孙玉峰;;多金属氧酸盐/亚甲基蓝多层膜的制备及性质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
9 |
马慧媛,彭军,韩占刚,冯宇华,王恩波;多金属氧酸盐-三(2,2′-联吡啶)钌层接层自组装纳米复合膜的制备及光致发光性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11期 |
10 |
刘树萍;许林;徐冰冰;;多金属氧酸盐电致变色材料[J];化学进展;2009年Z2期 |
11 |
冯珍鸽;蔡慧农;王力;胡溪育;;腌制食品中亚硝酸盐的电化学检测[J];中国食品学报;2011年02期 |
12 |
宗瑞发,田文,翁诗甫,吴瑾光,杨永丽,赵克萍,刘景福;稀土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及谱学研究(Ⅰ) Na_(17)[Ln(ZnW_(11)O_(39))_2]·xH_2O体系[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6期 |
13 |
刘宗瑞,陈保国,王力,王恩波;多金属氧酸盐α-Na_6H〔GeW_9Fe_3(H_2O)_3O_(37)〕·16H_2O的合成和光谱[J];光谱实验室;2003年05期 |
14 |
胡长文,王永慧,李阳光,王恩波;多金属氧酸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J];化学通报;2001年06期 |
15 |
耿爱芳,施卫平,郭伊荇;多金属氧酸盐—氧化硅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16 |
李改仙;;多金属氧酸盐结构的发展[J];晋中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17 |
王秀丽;刘国成;马颖;林宏艳;;[(NaSb_9W_(21)O_(86)~(18-))/PAH]无机-有机复合薄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18 |
宋佳;李玲;;[C_(10)H_8N_2]_3[PMo_(12)O_(40)]·3H_2O的合成、结构和表征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
19 |
韩正波,安海艳,王力,栾国有,王恩波,韩正学;有机-无机杂化材料{[Na_2(H_2O)_4]_2[γ-Mo_8O_(26)·(Gly-Gly)_2]}·4H_2O的合成及晶体结构[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9期 |
20 |
库宗军;李云波;;多金属氧酸盐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光致变色机理及制备[J];孝感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