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羰基二硫缩烯酮在羰基保护和噻烯及其类似物中的合成研究
【摘要】:具有多官能团的?-羰基二硫缩烯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它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其具有多种潜在的化学性质,从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有机合成中。
在有机合成-特别是在复杂化合物和天然产物的合成中,利用官能团的保护和去保护的方法是一重要手段。羰基是最重要的有机官能团之一,羰基的缩硫醛/酮化反应是非常好的保护醛/酮羰基的方法。但是,迄今为止,所应用的保护试剂大多为硫醇。该类试剂存在很多缺点,如:易燃、价格昂贵、有毒、刺激性臭味、不便运输和贮存等。然而,鉴于其在合成中的重要作用,硫代缩醛/酮化反应一直被广泛应用,硫醇仍为必选试剂。
噻烯及其类似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子,由该类化合物出发,反应生成的相应的多羟基化合物和氧化产物大多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目前该类化合物的合成通常采用硫醇为基础原料或者使用昂贵的催化剂进行。鉴于硫醇在应用中的缺点,开发新型的代硫醇试剂势在必行。
本论文工作主要结合?-羰基二硫缩烯酮类化合物的特殊性质,开发出了新型的代硫醇试剂,应用在醛/酮羰基保护和噻烯类似物的合成中。其性能可以与硫醇相媲美,且具有稳定,易得,价廉,无气味并且环境友好等特点。工作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以2-(1,3-亚乙/1,3-亚丙二硫)亚甲基乙酰乙酸甲酯为代硫醇试剂,成功地实施了对醛/酮羰基的保护,且保护方法简单、条件温和、反应快速、产率高且对醛/酮羰基具有高度的化学选择性。
2. 以2-(1,3-亚乙/1,3-亚丙二硫)亚甲基乙酰乙酸和2-(2-苄硫基)-3-羰基-丁酸为代硫醇试剂,成功地合成了一系列噻烯类似物:2,3-脱氢-1,4-二硫六环、2,3-脱氢-1,4-二硫七环和2,3-脱氢-1,4-二硫八环及
WP=4
其衍生物等。这是首次应用非硫醇试剂合成该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简单,环境友好,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总之,我们发现了一类新的代硫醇试剂,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醛酮的羰基保护和噻烯及其类似物的合成。而且这种方法简单、条件温和、反应快速、产率高且具有高度的醛/酮羰基化学选择性。因此,这类新的代硫醇试剂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可能具有较好前景。
|
|
|
|
1 |
薛英,李象远,田安民,何福城;烯酮光化二聚反应中非绝热跃迁的经典轨迹方法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5期 |
2 |
方群欣,赵宝中,杨涛,刘群,胡玉兰;α,α′-二乙酰基二苄硫基缩烯酮的晶体结构[J];分子科学学报;1996年04期 |
3 |
盛颖宏,方德彩,傅孝愿;亚甲基烯酮与1-氧杂丁二烯环加成反应机理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
4 |
张伏龙;卤代磷杂硫烯酮及其相关分子的量子化学计算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5 |
葛长岭;抑制显影中的潜影漂褪作用[J];影像材料;1974年03期 |
6 |
杨世柱,管福亮;2-戊基环成-2-烯酮的简易合成法[J];化学试剂;1994年01期 |
7 |
朱再明,梅泽民,许永庭,王寅,刘群,胡皆汉;α-氧代烯酮环二硫代缩酮化学——α,α-二氧代烯酮环二硫代缩酮与乙二胺反应[J];合成化学;1997年04期 |
8 |
田松柏,吴梅,孙加和,陆婉珍;关于汽油规格中硫醇测定方法的讨论[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0年05期 |
9 |
居沈贵,管国锋,姚虎卿;载金属离子的氧化铝吸附净化汽油中硫醇[J];现代化工;2002年07期 |
10 |
居沈贵,管国锋,祝宁东,姚虎卿;负载金属离子合成分子筛脱除汽油中硫醇的性能[J];化学工程;2003年06期 |
11 |
阎光灿,冯亚利;国外几种脱硫醇工艺技术[J];天然气与石油;2003年03期 |
12 |
刘溆蕃,陈寿琦;磺化酞菁钴—活性炭固定床法脱除煤油中硫醇的初步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1期 |
13 |
杜秀英,陆耘,符若文,曾汉民;载锰活性碳纤维SACF-Mn的制备及对乙基硫醇的吸附性能研究Ⅱ.-SACF-Mn对乙基硫醇的吸附性能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9年05期 |
14 |
齐水冰,王天亮,陈凡植;电除尘器去除硫化氢和硫醇的实践与理论探讨[J];化工科技;2001年05期 |
15 |
刘文,刘强,郭灿城;钴卟啉对空气氧化环己烯合成环己烯酮的催化作用[J];化工学报;2004年09期 |
16 |
曹雪峰,芦清新,孙克忠;提高脱硫醇活性的新方法[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17 |
白殿罡;赵辉;于海丰;;硫醇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的研究进展[J];辽宁化工;2009年02期 |
18 |
于恒泰,Sevin.Alain;环己酮α键断裂生成烯酮的光化学反应历程的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5年11期 |
19 |
荣国斌;Ⅰ.新的2-取代环戊-2-烯酮的合成和茉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Ⅱ.钩吻素子合成的研究[J];应用化学;1987年01期 |
20 |
周朝晖,高景星,傅锦坤,汪海有,李玉桂,蔡启瑞;含卡宾或烯酮基铁簇合物作为乙醇合成机理模型的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