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

李秉中  
【摘要】: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和事实阐明了我国教育尤其是西部农村教育发展的非均衡状态,在深入分析当前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因素的基础上,揭示了我国西部教育发展过程中已然出现的严重危机,并基于古今中外比较典型的教育均等思想和做法,着力构建一种消解问题、走向均衡的体系化且具操作性的教育制度。 全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组成。 引言主要介绍作者的思想历程和实践体会。 正文安排八章。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说明论文立意并介绍文章的逻辑体系。国家的执政能力问题,已是全党关注的焦点,已成为执政党能否取信于民,能否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推进中国长治久安、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怎么样才能做到科学的发展?基石是教育!怎么样才能使我们生活的社会和谐?是机会均等的教育!怎么样才能使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系列有效的制度!教育均衡不等于相等相同,我们所追求的均衡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相对平等的机会和条件,处境不利地区儿童能获得国家的同等对待和统筹,薄弱学校能获得教育执政者对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学习不利的儿童能获得合格教师对他潜在发展的终极关怀。 第二章考察概念定义、体系分类,本质意义和实践特征。第三章分析了教育失衡的社会背景,主要研究了国家财政政策、经济发展差距和教育投入差距。第四章从区域的角度研究治理制度,提出义务教育由国家拨付农村教师工资,国家扶持弱势群体特殊政策,以及各级政府的各自职责重新分工。第五章观察教育体系的均衡问题,抓住主要矛盾——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投入的对比、高中阶段、民办教育的薄弱、以及终身教育等,分析了级别、种类投入的失衡,提出对策。第六章提出在学校之间合理配置资源,淡化等级、自主办学、民主治校等制度。第七章谈质量均衡问题,从教师队伍专业化均衡发展和学生发展性评价两个角度,提出一些制度理念。最后一章是有限的教育 行政,也就是科学的教育执政理念,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制度。 结语主要梳理了全文的基本旨趣和核心理路。 我们所从事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自身—人的发展。自古以来我 们就追求平等、大同、和谐,借鉴昨天、奋斗今天、为了明天,我们 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建立一个自由发展和良好秩序的社会,这一切都取 决于我们全体公民的教育水准,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可不可建立一套 合理的教育制度! 关键词:中国教育、西部、教育制度、农村教育、教育发展、均衡发 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帆;;教育发展需要底层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03期
2 包宗顺;农村义务教育:问题、成因与对策——基于苏北农村的调查与分析[J];唯实;2005年Z1期
3 李明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选择与制度设计——以浙江省为案例[J];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09期
4 张宏省;;对我国农村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与探索[J];延边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5 刘小勇;孙根琴;;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公平缺失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王乃信;;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21期
7 孙朝云;;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J];科技资讯;2010年17期
8 依雪辰;靳丽超;;我国农村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应用策略——基于教育机会均等理念的探讨[J];现代交际;2011年04期
9 戚加献;;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探讨[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邹敏;;西部农村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11 周青;;农村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思考——对福建农村教师队伍均衡发展的调查[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12期
12 谭细龙;;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发展农村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13 温惠娟;;提升农村教师整体素质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14 许秋星;;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约因素与解决办法[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15 聂鹏;;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归因与机制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9期
16 刘向宇;;我国农村教育城镇化中的问题及对策[J];西安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17 ;全国农村半农半读教育会议确定农村教育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行半农半读教育制度[J];安徽教育;1965年Z1期
18 吴俊英;;“三生教育”对于农村教育的积极意义[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19 秦晔;;均衡发展,农村教育旧貌换新颜[J];基础教育;2007年12期
20 卢元锴;;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J];吉林教育.现代校长;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永皓;;由三代教师的服务意识,看农村教育的隐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2 ;陶行知有关农村教育几段言论的摘录[A];小村庄大教育——前元庄实验学校改革之路[C];2005年
3 曹伟;;加大投人 突出重点 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在省陶研会六届三次年会暨农村教育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A];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六届三次年会暨农村教育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胡桂生;;试论陶行知的农村教育思想[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5 ;实施科教兴乡战略任务 促进农村教育快速发展[A];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C];2000年
6 李龙仲;;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马青;;新农村建设的路径与农村教育的战略选择[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马洪江;陈松;黄辛建;;四川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马尔康县农村教育调查研究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9 ;巩固发展农村教育 加快科教兴乡步伐[A];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C];2000年
10 潘琴;;关于贵州农村教育——对贵州农村教育的几点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宗希云;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策略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3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黄清敏;魏晋南北朝教育制度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孙立群;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6 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弱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吕丽艳;教育卸责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令平;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吴玉伦;清末实业教育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屈宏强;学校体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向锋;我国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马爱荣;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的制度缺失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周昆;我国村小教师队伍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荣玲;语文课程的时滞性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书玲;教育制度的合道德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玉明;影响中国人力资本提升的制度变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7 周冰;唐代的舞蹈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姜良琴;文化再生产视野下的中国城乡教育差距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侯国昀;我国现阶段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索昂尼玛;论玉树州小学教育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尔翔;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制度[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2 记者 崔璀;实施“四项工程”推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N];丽水日报;2005年
3 记者 王景山;“农村教育烛光行动”3年培训骨干教师7万余名[N];农民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余冠仕;一位人大代表履职的七个“脚印”[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李佐奇 本报记者 周冬火 何剑;农远工程:为农村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N];南昌日报;2009年
6 于晓莉;农村教育怎样重视都不过分[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赵铮;真心实意地为农村教育出主意想办法[N];中国社会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刘西艳 李延军;农村教育的尴尬与希望[N];铜川日报;2007年
9 记者 杨展凌;心系农村教育 民盟市委“烛光行动”四进陇脚[N];六盘水日报;2010年
10 朱梦聪 肖敏 通讯员 杨必刚;大力推进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