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低温条件下悬浮填料生物膜法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代琳琳  
【摘要】:废水生物处理是废水处理方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具有微生物来源广、工艺简单、不需投加化学药剂、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应用。其中,好氧悬浮生长系统(活性污泥法)和好氧附着生长系统(生物膜法)是传统的两大分类。生物膜法的应用关键在于填料。上个世纪 90 年代开发的悬浮填料生物膜法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处理工艺,它采用了新型填料,使得废水生物处理的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在北方低温条件下悬浮填料生物膜法的应用研究还很少见到。 本文在引言部分介绍了废水生物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悬浮填料和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并就低温条件对生物处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概述。 实验研究目的:采用两种不同的填料-人工合成塑料球悬浮填料和自行研制开发的天然朽木填料,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的载体,并将填充塑料球悬浮填料的移动床生物反应器 1 与填充朽木填料的固定床生物反应器 2 进行串联,组合成二段工艺,考察此工艺对生活污水除碳脱氮的能力。 实验研究内容:在 8~10℃的低温条件,以实验室小试规模进行了长达 4 个月的实验,研究了生物填料的挂膜特性,考察了其对生活污水 COD、BOD、氨氮和总磷的去除能力。 研究了两种填料的挂膜性能。人工塑料球悬浮填料挂膜速度快,生物浓度高,挂膜后仍能悬浮于水中,流态化好。天然朽木填料表面粗糙,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适合微生物生长,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对填充两种填料的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填充悬浮填料的反应器 1,承担了大部分有机负荷,当进水有机负荷低于 4 kg/m~3·d、水力停留时间为 10h,其对 COD 去除率保持在 80%以上。反应器 2 承担了大部分氨氮负荷,当进水氨氮负荷0.14 kg/m~3·d 时,氨氮的去除率可达 74%。当 COD/NH_4~+ -H 为 2.8 时,对氨氮的去除效率最大,为 56.6%。 将两反应器联用,在进水水质 COD 为 232~859mg/L、BOD 为 87~231mg/L、氨氮23~60 mg/L、总磷 4~10 mg/L 的情况下,出水的 COD、 BOD、氨氮、总磷分别为 50mg/L、12mg/L、14mg/L、4 mg/L 以下,COD、BOD、氨氮、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85%、90%、55%、50%。 结论:8~10℃的低温条件对 COD、BOD 的去除影响不大,采取降低负荷、延长停留时间可以达到与常温处理条件相似的结果,出水上述指标全部低于国家排放标准。但低温对于氨氮硝化影响很大,经过驯化的微生物仍然可以生长,实现氨氮去除 50%的效果。悬浮填料-朽木两级串联生物膜工艺处理低温生活污水,效果明显。 本研究针对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生物法处理废水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了新型填料 和处理工艺,所得实验数据对于生产设计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根,宋存义,郭湛;悬浮填料生物膜床反应器处理高校生活污水[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年01期
2 常克章;SNP悬浮型填料处理生活污水[J];能源环境保护;1999年04期
3 宋增忠;邓彪;刘东方;乌兰;;悬浮填料复合A/O工艺脱氮性能研究[J];天津建设科技;2008年01期
4 孙博,韩洪军,孙娜;新型悬浮填料处理低温生活废水的试验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刘淑杰;王丹丹;陈福明;李朝林;赵晶晶;李旭宁;;反应沉淀一体式矩形环流装置处理低C/N值污水[J];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05期
6 王向英;;A/O生物膜反应器的挂膜启动[J];山西化工;2008年06期
7 陈洪斌,屈计宁,何群彪;悬浮填料生物膜工艺的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年04期
8 金云霄;冯传平;丁大虎;吴长航;刘晓途;;悬浮填料SBBR处理生活污水的运行工况优化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03期
9 季民,薛广宁,董广瑞,李光;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2期
10 申一尘,王绍祥;悬浮填料流化床处理微污染原水的研究[J];城市公用事业;2004年05期
11 江帆,陈维平,吴纯德,潘国如,张弢;悬浮填料转笼式生物反应器的研制与应用[J];现代化工;2005年08期
12 崔延龄;;采用MBBR工艺处理造纸废水[J];中国造纸;2010年08期
13 王学江,夏四清,张全兴;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石化废水[J];化工环保;2001年06期
14 万田英;李多松;;MBBR工艺及其运行中易出现问题的探讨[J];电力环境保护;2006年01期
15 韩庆祥,陈新华,郝志民,李春燕,周健;悬浮填料流化床在小区中水工程中的应用[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6 王学江;夏四清;陈玲;赵建夫;;DO对MBBR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影响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17 吴根,宋存义,李朝海,李明;生物浮动床处理电厂厂区生活污水[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18 谌建宇;;高负荷条件下膜反应器污水处理实验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5年11期
19 孙华,高廷耀,洪英;移动床生物反应器处理染料化工废水工艺研究[J];环境工程;2002年01期
20 董滨;金波;何群彪;高廷耀;;关于污水处理领域悬浮填料产品的探讨[J];净水技术;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静;季民;杨造燕;;厌氧浮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性能[A];中国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论文集(第四期)[C];1998年
2 刘传;田媛;;滤料厚度对人工快渗系统处理生活污水效果影响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3 李丽;王全金;李忠卫;;潜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除磷效果试验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4 韩秀丽;陈稳;;利用粉煤灰处理生活污水的动态试验研究[A];2006年全国金属矿节约资源及高效选矿加工利用学术研讨与技术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志刚;赵丙庆;沈海东;;岱庄煤矿矿井水及生活污水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A];搞好矿区环境保护 建立和谐生态型矿区论文集[C];2007年
6 陈斌;张宗军;;生活污水处理与利用技术[A];控制“三废”污染 搞好矿区生态安全论文集[C];2008年
7 卢会霞;孙红文;傅学起;;土地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A];农村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春来;刘康怀;赵文玉;张华;覃许江;司圣飞;;CASS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设计与应用[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9 高景峰;陈冉妮;苏凯;张倩;;好氧颗粒污泥同时脱氮除磷的常温启动和低温维持[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10 王俊能;许振成;彭晓春;陈志良;;我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青;城镇污水处理A_mO_n一体化工艺研发及机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王然;新型复合生物反应器[D];吉林大学;2007年
3 崔丽;一种复合菌剂的构建及其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4 黄新恩;生活污水和造纸厂污水对水泥土强度影响的试验和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5 何成达;DASB、W-SFCW特性及联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6 张红晶;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特性及其除磷脱氮效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7 郑蓓;交替式曝气生物滤池组合系统生物除磷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李晓东;dUBF-CW耦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9 李双阳;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的模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10 曹艳晓;剩余污泥作为低碳氮比生活污水补充碳源的脱氮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琳琳;低温条件下悬浮填料生物膜法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郭志涛;新型悬浮填料的研制及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徐平平;新型载体循环生物处理设备处理生活污水的中试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4 姜苏;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脱氮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5 易彪;曝气生物滤池脱氮除磷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徐璇;复合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性能的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07年
7 唐恒军;跌水曝气接触氧化处理小城镇污水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8 晁聪;悬浮填料生物转筒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9 王怡;水生植物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净化能力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10 杜桂敏;A~2/O一体化HMBR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刘海;排水集团夏季降温靠污水空调[N];北京日报;2006年
2 记者 范琛实习生 马金金 通讯员 朱财宝;海宁一个村子的治污经验惊动了很多人[N];杭州日报;2008年
3 胥思明 何举云 蓝莹 洪栖禾;昔日“龙须沟” 今日“大公园”[N];南充日报;2008年
4 狄崇兰;解决小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N];农民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缪琴;芦苇水葱前晃一圈 生活污水黑“发”转清[N];成都日报;2007年
6 刘桂兰 高杰;无锡惠山区落实污水管网建设任务[N];中国环境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成燕;明年年底八成生活污水可处理[N];郑州日报;2008年
8 何川 本报记者 钟晓晴;治理生活污水 力促达标排放[N];四川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原仁开;饭店林立煞风景 溪源景区盼保护[N];福建日报;2006年
10 陈宇;治污费用高 钱该谁来出?[N];四川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