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从文化与思维的角度研究汉英翻译中的语篇连贯问题

王洪华  
【摘要】: 本论文旨在结合有关语篇语言学和语篇连贯的理论研究,揭示语篇连贯在翻译中的重要意义,进而从文化与思维的角度探讨在汉译英的译文中构建篇章连贯的策略,并倡议译者在语篇翻译实践中可将连贯作为一个翻译标准。 翻译,连贯与篇章构成了语篇翻译中三位一体的关系。以篇章为基础的翻译的目的其实就是要为译语读者提供连贯的译文。作为译者,除了考虑影响译文连贯的语篇内部因素之外,还应分析语篇之外的影响因素,并采取适当的策略,在译文中构建连贯,从而实现原文语篇和译文语篇在语篇功能上的对等。 翻译涉及的不仅仅是两种语言,同时也涉及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也就是说,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既然这样,由于翻译者本人与原文作者来自同一种语言和文化,在原文中无须解释的文化信息,在译文中必须加以补偿,否则来自另一种语言和文化的译语读者将无法连贯地理解译文,这样也就失去了翻译的意义。由于中西思维模式上存在着差异,致使译语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往往也不同于原语读者对原文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区别往往是许多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容易忽视或力不从心的地方。基于此,作为一个严格的翻译者,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深入研究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努力为译语读者提供一个连贯而又准确的译文。作者还通过对语篇翻译实践的具体分析,分别从文化与思维的视角,对能够使译文与原文在语篇的功能上保持对等的几种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论文还通过对有代表性的翻译标准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在译语文中构建连贯之理论的意义及其实用价值,通过比较作者得出结论,译者可以将连贯作为翻译的一个参考标准。论文于最后提出:对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应以不同的标准来要求,没有任何一种标准可以适用于所有语篇。同时,作为翻译的标准,其本身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样才可能具有充分的实用价值。无论一个译者在翻译中使用什么样的标准,翻译的最终目的始终是要为读者提供一个能够使其理解顺利的连贯的译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卢榆梅;;论文化差异对汉英习语翻译的影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张军秀;;浅谈从跨文化角度看汉英翻译中的词汇空缺[J];职业技术;2006年04期
3 俞旸;范祥涛;;词汇衔接的文化因素与汉英翻译中的连贯重构[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孟伟根;;词语的潜信息与汉英翻译[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5期
5 宋蕾;张秀英;;从亲属称谓语的汉英翻译看中国传统文化[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刘连芳;;语篇连贯中的文化语境及其翻译策略[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王菊芳;徐红芳;;解释性翻译在汉英翻译实践中的应用[J];滨州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唐昊;;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传递与缺失[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06期
9 郭来福;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谈旅游文化与汉英翻译[J];邢台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曾剑平;;汉英翻译的虚实转换[J];中国科技翻译;2006年01期
11 王佳;;从目的论角度浅析旅游景介文本汉英翻译[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9期
12 杨国民;;旅游网站的外宣翻译应“内外有别”[J];大众科技;2007年02期
13 姜蓉;;语用学翻译语境论在汉英翻译选词中的运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4 王晓农;;论认知语言学视域下汉英语篇翻译连贯性生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5 张敬;;对文化语境的认知与广告语篇的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9年02期
16 师雅;;从丹尼尔·肖的跨文化翻译角度论公示语的汉英翻译——以西安市的公示语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7期
17 邓建平;;西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汉英翻译现状调查及思考[J];科技信息;2010年30期
18 韩伟;;汉英翻译的文化空缺及其翻译对策[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年12期
19 戴桂珍;;汉英翻译中的文化留存刍议[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0 陈珊珊;高嘉正;;佛教圣地旅游文本英译探讨——以九华山风景区的汉英翻译为例[J];上海翻译;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秋锋;黄书剑;戴新宇;陈家骏;;一种基于句法的用于汉英翻译的预调序方法[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2 罗沛霖;;再一次讨论文化信息命题——电子在推动走近文化业时代[A];中国电子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雒自清;张艳红;;汉英翻译中主辅变换的类型[A];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连超;;概念隐喻理论与语篇连贯[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杨二宝;吕学强;朱靖波;姚天顺;;一种汉英翻译模板提取方法[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焦敬东;;学生词典中提供文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伍梅红;;浅谈英汉、汉英翻译中的增添法[A];'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2年
8 蒋联江;;基于RST的英语四级作文连贯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廖海宏;;集合式网络词典中词条的文化信息建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朱华;邱天河;;词汇衔接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A];2010年贵州省外语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庆;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法公;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别传武;信息资源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5 韩戈玲;语用标记语:双边最佳交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6 张玮;隐喻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朱亚玲;基于网格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陈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汉译英能力与文本测试评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孙海沙;当下中国文化期刊的符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周频;再论语言、心智和实在三者的关系[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华;从文化与思维的角度研究汉英翻译中的语篇连贯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晓舟;目的论视野下政治文本的汉英翻译[D];中北大学;2010年
3 李忠善;语篇连贯的关联性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4 吴明恺;从《三国演义》称谓考察汉英翻译的难点[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晓莉;从图式理论的角度看语篇连贯[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姚先锋;功能翻译视角下企业简介汉英翻译失误和策略[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张丽颖;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汉英翻译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陈向阳;从认知角度看语篇连贯[D];浙江大学;2003年
9 陈明燕;从纯理功能看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汉英翻译[D];宁波大学;2010年
10 樊曦;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汉英翻译[D];外交学院;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学懿李慧贤 李琦;借力远教平台 演绎惠民故事[N];泸州日报;2008年
2 记者 丁波;嘉定:为文化信息新生代“筑巢”[N];解放日报;2009年
3 刘日升;湖南娄底强化文化信息交流[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记者 顾瑾;浙江电信与文化厅共建文化信息工程[N];人民邮电;2003年
5 郑雷 记者  薛婧;南岗启动区级“文化信息共享工程”[N];黑龙江日报;2006年
6 甘祖军;农民工与市民共享文化信息[N];毕节日报;2008年
7 记者 孟凌云;实现文化信息共建共享 我省已建基层网点74个[N];吉林日报;2005年
8 瑜文;浪潮存储再签“数字图书馆”工程大单[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9 记者 李晓林;为居民送上新春厚礼[N];中国文化报;2003年
10 姜晓明 王国民;弋阳农民网上冲浪[N];上饶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