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组织的耦合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拥挤成为很多国家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以往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学、交通规划学、经济学等学科对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作用的研究,多采用静态、局部的分析方法,但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始终存在的,而且作用强度也在不断增加。
国内地理学界早已将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交通的关系列入学科的研究范畴,只是交通往往被看成是城市空间演化的影响要素之一。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日益受到国内地理学界的关注。目前国内地理学界对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倾向:一个是研究两者的作用机制,但以城市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作用研究为主,而且多为静态研究;另一个是主张建立以捷运交通带动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开发模式,但多为宏观、静态的模式研究。总体来看,研究还不成体系,且存在较多研究空白;多是对国外经验的借鉴,缺少针对中国国情的理论研究和深层次扩展。
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交通组织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具有高度关联性的角度提出了耦合的地理学概念,力图立足地理学的研究范式,从动态的、系统的和综合的视角,运用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交通规划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城市空间结构—交通组织”的耦合发展模式做探索性的研究。通过对国际上特大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交通耦合发展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中国特大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组织的耦合发展模式,并选择沈阳市进行实证研究,填补对东北地区的研究空白。本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绪论。本章论述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的思路、框架、主要内容与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组织的概念及相关研究综述。本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者提出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交通组织的概念,并界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继而介绍了国内外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组织的关系研究以及基于两者作用机制的发展模式研究。
第三章国际特大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与交通组织模式的变化特征。本章研究了国际特大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的变化特征、交通组织模式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得出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组织的同步发展特征。
第四章特大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组织的耦合研究。本章给出了耦合的定义、内涵与目标;论述了耦合机制与耦合模式的类型,解析了耦合的过程一般,并对耦合发展模式的竞争进行分析,指出“高密度开发—公共交通”耦合发展模式是最佳模式;在对国际特大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交通耦合发展的成功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提出特大城市“高密度开发—公共交通”耦合发展模式的构建原则,并对空间耦合一致度的评价体系进行探索性分析。
第五章中国特大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组织耦合发展模式的构建。本章论述了快速城市化时期中国特大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快速城市化时期中国特大城市交通组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快速城市化时期中国特大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组织耦合发展模式的构建目标、构建原则、模式选择与保障体系。
第六章沈阳市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组织耦合发展模式的构建。本章论述了沈阳市的典型性、沈阳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组织的相互作用与发展趋势。对在建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的耦合现状进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沈阳市“高密度开发-公共交通”耦合发展模式的宏观、中观和微观耦合方法,并提出了构建这种耦合发展模式应采取的各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