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模式借鉴及我国循环经济模式设计
【摘要】:
环境与发展之间是否平衡,是判断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情况也日益严峻,为了从根本上缓解我国的资源环境压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开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并结合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及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设计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四种模式。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20世纪90年代的世纪之交,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发达国家更把开展循环经济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一般认为发展循环经济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减量化(reduce)原则、再利用(reuse)原则、再循环(recycle)原则,简称3R原则,3R原则的先后顺序应为: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2006年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教授在深入研究循环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将原有的循环经济的3R原则进行了延伸和拓展,增加了再思考(rethink)原则和再修复(repair)原则,将循环经济的3R原则发展成为5R原则。
在循环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在循环经济的长期实践中,国外许多学者和机构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些相关理论,有:产业共生理论、清洁生产理论、产业生态理论、生命周期评价理论、零排放理论以及逆生产理论等。
第二部分介绍了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启示。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长期实践中,根据自身特点,发展并形成了物质闭环型经济的三种关键性思路,主要体现在经济活动的三个主要层面:即企业层面、区域层面、社会层面,并逐步探索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四种基本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循环型企业模式、以丹麦为代表的循环工业园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废物回收模式以及以日本为代表的循环型社会模式。
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及模式设计。从目前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总体上取得喜人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的最后部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循环经济发展趋势,借鉴了发达国家和我国试点地区循环经济的经验,设计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四种模式:工业循环经济模式;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产业循环经济模式;社会循环经济模式。